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药物代谢途径研究复方黄黛片配伍减毒增效

发布时间:2020-04-10 18:19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基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的技术体系,以社会广泛关注的含已知“毒性成分”中药(复方黄黛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单药、拆方配伍及有效单体和毒性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作用,阐明复方黄黛片配伍增效减毒规律,揭示方剂配伍机制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组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进行药物拆方配伍毒性研究时,采用毒理学中的常规毒性评价技术,分别对拆方、配伍后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在对雄黄的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探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技术,准确定量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含量,区分雄黄中可溶性砷的价态。在后续的仿生提取、体外配伍以及其他实验中凡涉及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含量测定均采用此技术。对复方黄黛片中各单药、两两配伍对药物代谢酶(CYP450酶)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国际认可的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以及体内混合探针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中,我们均观察到当青黛与雄黄配伍时,毒性明显增强,丹参与雄黄配伍时,毒性明显减弱。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仿生提取实验结果显示,青黛与雄黄配伍在肠内碱性环境下,能十分显著的促进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这或许是青黛配伍雄黄毒性明显增强的物质基础。丹参对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无明显影响,提示丹参减雄黄之毒与可溶性砷的溶出无关,可能存在其他途径。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I相代谢酶研究的结果表明,I相代谢酶并不是影响雄黄体内命运的关键酶,其研究结果对配伍毒性产生差异这一现象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然而我们还在进行中的II相代谢酶(砷甲基转移酶)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启示。在毒性及机制探索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对实验中发现的雄黄的急毒数据与已发表的参考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目前市售的水飞雄黄质量不均一,且水飞雄黄的质量极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建议药典更新雄黄药材的检验标准,并提示临床在使用雄黄时,应当监测雄黄中可溶性砷的价态及含量。纵观全文,课题组首次发现雄黄与丹参和青黛分别配伍时的毒性存在显著差异,课题组首次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技术体系,从毒性角度初步探索了复方黄黛片配伍的科学内涵。
【图文】:

雄黄,溶出量,水分,可溶性


如表 2-4 所示:三批次样品,硫化砷含量均符合 2015 版《中国药典》规定,均不小于 90%。按照古蔡氏检砷法推断,其 As(Ⅲ)的限度为 7.02mg·g-1,因此三批次样品均在限度内,但以游离总砷计算,B 企业超出药典规定限度。表 2-4 市售的三批样品中水份及可溶性砷的含量批号 水分含量(%)可溶性砷含量(mg·g-1)As(Ⅲ) As(Ⅴ)A 企业 1.6 4.232 1.052B 企业 2.3 5.623 1.836C 企业 1.5 3.691 0.8571.3.2 影响因素探究结果-水分对水飞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影响由图 2-1 可知:样品中可溶性 As(Ⅲ)的增加量与样品中水分的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 As(V)数据虽出现波动,,但总体趋势仍为正相关。在时间维度上,取样时间的延长与可溶性 As(Ⅲ)和 As(V)的增加趋势正相关更为显著。以实验开始前已去除可溶性砷的样品作为对照,排除干扰,趋势重现性良好。

水飞,雄黄,溶出量,增量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A:原样品中 As(Ⅲ)含量增量与水分的关系;B:对照样品中 As(Ⅲ)含量增量与水分的关系;C:原样品中 As(V)含量增量与水分的关系;D:对照样品中 As(V)含量增量与水分的关系1.3.3 影响因素探究结果-温度对水飞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影响由图 2-2 可知:单纯的温度因素影响下,样品中可溶性 As(Ⅲ)的含量变化存在增多趋势,最大增量为 60℃、28 天、未去除可溶性砷的样本,其 As(Ⅲ)增加的量为2.489mg·g-1。As(V)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增量为 0.546 mg·g-1。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R2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谭妍;沈国林;庄笑梅;李桦;高月;;四物汤效应成分基于CYP酶的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10期

2 叶祖光;张广平;;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16期

3 梁爱华;李春英;王金华;薛宝云;李化;杨滨;王京宇;解清;Odd Georg Nilsen;;雄黄的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4期

4 张永文;马秀t

本文编号:2622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22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