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1.小檗碱能否缓解结肠癌进程中肠粘膜通透性增高;2.结肠癌进程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对肠粘膜多胺的掠夺;3.结肠癌进程中,小檗碱是否通过调节多胺机制达到对肠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方法:1.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建立荷瘤鼠(HCT116)模型,根据SPSS分组法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6.25 mg/kg)、小檗碱中剂量组(12.5 mg/kg)及小檗碱高剂量组(25 mg/kg),观察裸鼠日常生命体征与进食等情况并记录。通过对给药期间裸鼠肿瘤体积的测量、给药结束后瘤重及抑瘤率的测定、结合荷瘤鼠体重变化曲线,评价小檗碱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2.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对荷瘤鼠血浆D-乳酸含量的测定、肠粘膜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瘤重与血浆D-乳酸相关性分析、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观察小檗碱对荷瘤鼠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3.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1)小檗碱对HCT116及IEC6共培养体系中多胺含量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确定小檗碱剂量及最佳作用时间;进行IEC6细胞单培养(24 h,48 h,72 h)及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的HCT116细胞与IEC6细胞共培养2,观察IEC6细胞通透性(FD4浓度)的变化;HCT116细胞与IEC6细胞共培养后,采用高效液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种细胞多胺含量。(2)小檗碱对HCT116荷瘤鼠肠粘膜多胺含量、肿瘤多胺含量及多胺代谢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粘膜及肿瘤多胺含量,采用WB法观察小檗碱给药后肿瘤组织多胺代谢相关蛋白ODC、OAZ1、SSAT、C-MYC、HIF-1α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最快,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解剖后称定瘤重,模型组瘤重明显高于给药组;计算抑瘤率后,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0.9%、33.7%、42.2%;在作出荷瘤鼠体重变化曲线后发现,正常组体重明显高于给药组及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最低,且在第三周,给药组及模型组体重均出现小幅度下降,可能表现为癌性营养不良。2.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组血浆D-乳酸浓度最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给药组均较高,其中,模型组最高;通过肠粘膜病理切片发现,模型组肠粘膜屏障被破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肠粘膜损伤得到明显修复;在计算血浆D-乳酸与瘤重相关性曲线中,发现血浆D-乳酸与肿瘤负荷关系密切且呈正相关(P0.001);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紧密连接蛋白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上调。3.小檗碱对荷瘤鼠(HCT116)肠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1)小檗碱对HCT116及IEC6共培养体系中多胺含量的影响:CCK8数据表明,小檗碱(0-50μM)对HCT116细胞有抑制作用,且72 h效果最好,48 h次之;HCT116细胞与IEC6细胞共培养,通过测定IEC6的FD4浓度,得知48 h是最佳共培养时间点;在对共培养后HCT116,IEC6细胞多胺含量的测定中,结果为H_(co)H_(co给药)H_单,I_单Ico_(给药)Ico;(2)小檗碱对HCT116荷瘤鼠肠粘膜多胺含量、肿瘤多胺含量及多胺代谢蛋白表达的影响:对肠粘膜多胺含量的测定,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总多胺浓度较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总多胺含量增加,且随给药浓度增大,多胺含量增加明显;对肿瘤组织总多胺含量的测定,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总多胺下降明显,且给药组中高剂量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多胺代谢相关蛋白表达为C-MYC,ODC下调,OAZ1上调,SSAT上调,HIF-1α上调。研究结论:1.小檗碱对结肠癌进程中肠粘膜通透性增高有缓解作用;2.结肠癌进程中存在肿瘤细胞对肠粘膜多胺的掠夺;3.结肠癌进程中,小檗碱可通过多胺机制达到对肠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
【图文】:
统计分析方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GraphPad Prism5.0 软件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验结果小檗碱对荷瘤鼠肿瘤体积的影响验分为正常组(正常裸鼠,无移植瘤,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低剂量(6.25 mg/kg),小檗碱中剂量(12.5 mg/kg),小檗碱高剂)。给药过程中,隔天测量肿瘤大小,,如图 2-1 所示,模型组肿瘤,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表明小檗碱有抑制肿。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荷瘤鼠肿瘤瘤重的影响法已确认造模成功,给药结束后立即处死裸鼠,剥下肿瘤如图 2-2 所示,肉眼可见小檗碱给药组肿瘤小于模型组,较为明显。如图 2-3 所示,模型组肿瘤组织重量 0.92±0.35,12.5,25 mg/kg)分别为 0.72±0.23 g,0.61±0.31 g,0.5知,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小计学意义(P<0.05)。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余海忠;郑玉兰;;小檗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5年08期
2 杨庆珍;郑司浩;黄林芳;;小檗碱提取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05期
3 王贵鸿;马容;康波;姜冬梅;何珲;;多胺跨膜物质转运的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11期
4 刘见荣;侯风刚;;结肠癌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易星;莫远亮;姜冬梅;康波;何珲;马容;;多胺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2期
6 商宏伟;孙盛斌;肖颖彬;刘梅;;大鼠体外循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与小肠黏膜基质蛋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3年02期
7 张娜;郭旭辉;李林森;;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8 丁南南;童珊珊;丁丽霞;徐希明;余江南;;小檗碱的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7期
9 李颖;方喜;吴俊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年12期
10 王亚丽;沃兴德;;多胺的测定方法及其国内临床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姗;生长抑素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李茹柳;白术黄芪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贾云鹤;癌性营养不良肠粘膜损伤及保护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健;炎症性肠病MYO9B基因多态性与肠粘膜通透性改变及环孢素A影响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骆叶;小檗碱抑制肿瘤细胞Cyclin D1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63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3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