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异叶败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属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又称墓头回,多年生草本,以其根及根茎入药。败酱属植物全球约有2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我国有10种,3亚种,2变种,主要分布于甘肃、河南、河北等地。该属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镇静催眠、保肝等作用。异叶败酱作为一种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目前,除了挥发油成分外,仅从该植物中分离出7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环烯醚萜酯类化合物、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关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和抗肿瘤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十分必须的。目的:异叶败酱作为一种传统抗肿瘤药物,本文对异叶败酱的化学成分其及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为以后异叶败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各种柱分离技术从异叶败酱中分离鉴定得到了15种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分析技术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采用了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异叶败酱总提物和14个单体化合物对6株人源肿瘤细胞株:人黑色素瘤细胞(A 375)、人肝细胞癌(SMMC-7721)、人胃癌(SGC-7901)、人宫颈癌(He La)、人结肠癌(HCT-116)和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化合物1,5,12和15对肿瘤细胞A 375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15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咖啡酸乙酯(1),松柏醛(5),4-羟基苯乙醛(6),咖啡酸甲酯(12),3,4-二羟基肉桂酸(15);4种苯乙酮类化合物:2,4-二羟基苯基乙酮(2),2',5'-二羟基苯乙酮(3),cynanchone A(8),cynandione A(10);2种苯酚类:香草醛(4),邻苯二酚(9);2种环烯醚萜酯类化合物:瓶子草素(7),patriscabrol(11);1种香豆素类:东莨菪素(13);1种烷烃类:正二十四烷(14)。其中化合物1-10,12和14-15首次从异叶败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5首次被报道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MTT法显示异叶败酱总提物对A375,SMMC-7721,He La,HCT-116和MDA-MB-231这5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增值作用,其中对He La细胞作用最明显。化合物1,5-9,12-13和15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化合物1,5,12和15在低浓度下可诱导A 375细胞凋亡。结论:本课题丰富了异叶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并表明了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可能是异叶败酱的活性成分。第二部分玉米须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玉米须(Stigma maydis)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生产。玉米须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在许多中药典籍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如《河北药材》、《岭南采药录》、《滇南本草》等。具有利水消肿、平肝利胆的作用。研究发现玉米须的主要成分有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酚类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米须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作用。地方植物志《四川中药志》中记载其无毒,现代毒理学实验和临床用药观察均发现其无毒,使用安全。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玉米须资源,本课题对玉米须的降血糖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60%乙醇在60℃提取制备玉米须提取物,浓缩、冷冻、干燥得玉米须粉末;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小鼠随机分为玉米须高、中、低、剂量组(1200,600,300 mg/kg.d),阳性药组(150 mg/kg.d)和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1 m L/10g),灌胃四周;每周测定小鼠血糖、体重,且观察小鼠毛色、精神、行为等;四周后进行糖耐量实验,灌胃给予葡萄糖水溶液(浓度20%),给药体积10 m L/kg,分别在0,15,30,60,120分钟时测定血糖值;眼球取血,离心得血清,用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最后解剖收集肝脏、肾脏,滤纸吸干后称重,放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实验。结果:玉米须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P0.05),且改善小鼠糖耐量情况。与模型组相比,玉米须高、中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MDA水平,并显著升高SOD活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玉米须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肝损伤。结论:玉米须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脂代谢作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1;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果霞;陆文总;李青旺;李文烨;;异叶败酱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2 陈金秀;王怀璋;;异叶败酱总甙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6年02期
3 雷海民,朱蓉,吕居娴,李映丽;异叶败酱的生药学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03期
4 雷海民,朱蓉,魏璐雪;异叶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7年05期
5 马越美;齐治;崔景荣;楼之岑;;异叶败酱挥发油镇静作用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11期
6 刘俐;穆丽华;刘屏;;异叶败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年05期
7 雷海民,朱蓉,吕居娴,李映丽;异叶败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5年04期
8 王雅婧;穆丽华;刘屏;;异叶败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中成药;2019年09期
9 陈金秀;王迪;王军;余海滨;;异叶败酱总苷片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马越美,田珍,楼之岑;异叶败酱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药通报;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云召;石晋丽;;墓头回的本草考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文总;异叶败酱草多糖抗宫颈癌作用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燕;异叶败酱提取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盛丽;异叶败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和玉米须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刘俐;异叶败酱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张丹;异叶败酱提取物DI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徐福春;异叶败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639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3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