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虚热、截疟等功效,是我国的传统中药。黄花蒿中所含的青蒿素(Artemisinin)具有高效抗疟、无毒等优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首选防疟药。现代研究表明黄花蒿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活性。野生黄花蒿和栽培黄花蒿是目前青蒿素的主要来源,但大多数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引种栽培黄花蒿是解决黄花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黄花蒿虽然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但不同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分析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和高品质产区的气候特征,并预测高品质黄花蒿生长区,是进行黄花蒿引种栽培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黄花蒿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同时,应注意考察种质的遗传稳定性,选择较好品质的种质进行遗传育种,这也是黄花蒿引种栽培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119个黄花蒿样品中青蒿素含量。建立色谱条件如下:柱温为25℃;ELSD检测器增益为100,喷雾器为加热模式,动力级别60%,漂移管温度45℃,气体压力20psi。流动相为A为乙腈,B为水,流速0.2 ml·min-1,进样量:5μL;洗脱梯度:0~1 min,20%~40%A;1~3min,40%~60%A;3~4min,60%~62%A;4~5min,62%~65%A;5~7 min,65%~68%A;7~10 min,68%A。本文建立的色谱条件下,青蒿素的分离度良好,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实验均符合要求,能很好地应用于青蒿素含量测定。年均因子和月均因子可从不同时间尺度上刻画药用植物的生长需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含量空间变异规律以及高品质黄花蒿产区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月均温范围显著相关,且二者均对青蒿素的含量有抑制作用。另外,月均因子对青蒿素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2月和9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且2月月均降水量与青蒿素含量呈负相关,9月月均降水量与青蒿素含量呈正相关;1至4月份的温度影响较大,且与青蒿素含量均呈正相关。气候特征研究表明:黄花蒿产区4-10月份的水温比变异系数均小于1,4-10月份是黄花蒿的主要物候期,说明黄花蒿在主要生长阶段对降水和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求比较一致。另外,黄花蒿高品质区的降水和温度比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低品质区,且高品质区4-10月份的水温比值小于0.5,低品质区6-10月份的水温比值小于0.5,推测水温比值小于0.5更有利于青蒿素积累,高品质区的青蒿素含量高于低品质区可能与积累时间的长短有关,这一结论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高品质区4-10月份月均降水量最小值范围为10-88mm,最大值范围为176-309mm;月均温最小值范围为3.1-13.2℃,最大值范围为24.9-30.2℃。ITS2序列鉴定结果表明,119份样品均为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序列分析表明不同产区黄花蒿样本的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几乎没有变异。从NCBI下载其他近源植物的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黄花蒿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均较小,与近缘物种相比,种内距离远小于种间距离。分别基于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采用邻近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黄花蒿样本与近缘物种明显区别开来,黄花蒿单独聚为一支,表现出更好的单系性。生态位模型(MAXENT模型、GARP模型、DOMAIN模型和BIOCLIM模型)评估结果表明,4个模型的AUC值均达到0.75以上,Kappa值均达到0.4以上,4个模型预测精度良好,一致性显著,均可用来预测黄花蒿适宜区。不同的生态位模型因原理不同其预测结果稍有差异,模型筛选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表现出更好的精度,因此选择MAXENT模型作为黄花蒿生产区划的底图。采用R语言构建青蒿素与生态因子关系模型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品质区划,品质区划结果表明.:重庆市、四川省东部、贵州省北部、广东省南部、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和海南省青蒿素含量较高,而且黄花蒿适宜指数也较高,可作为生产高品质黄花蒿的首选区域,中部地区和云南等地青蒿素含量稍低,属于黄花蒿较适宜区,可作为黄花蒿的扩种区,栽培过程中可通过合理调控生态因子,以期获得高品质黄花蒿。东南地区如湖南南部、江西和福建北部等地区青蒿素含量最低,且黄花蒿的生态适宜指数也最低,不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引种栽培。
【图文】: 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逦第一章前至三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中部叶多为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上部叶渐小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且叶面不绿中透黄,叶裂片轴有不甚规则的羽片。蒿的头状花序近球形,花序较小,长与宽均约1.5毫米;青蒿的头状花,花序较大,,直径约为3?4毫米。逡逑
‘泰恀逡逑A.黄花蒿(/irte/wWa!邋aww<3)邋B.青蒿(』r如m'57‘o邋carw/o//fl)逡逑图1邋-邋1黄花蒿和青蒿逡逑黄花蒿生境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的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逡逑及北美部分地区。主要包括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逡逑欧洲西部各国以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8气此外,北非和南美洲也有分布。逡逑中国是黄花蒿主要分布区之一,分布范围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逡逑区和西南地区。黄花蒿的适生性较强,从低海拔(50m)的东南地区到高海拔逡逑(3650m)的西南地区均有分布[1()]。逡逑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省区,黄花蒿主要生长在荒地、路旁等处;在北方省区主逡逑要生长在半荒漠及砾质坡地、干河谷等区,也可成为部分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逡逑生种或优势种。黄花蒿喜开阔向阳的湿润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李慧;曾凡琳;谢彩香;;黄花蒿空间分布及全球潜在气候适宜区[J];中药材;2015年03期
2 马进;向极钎;杨永康;龙澜;李红英;覃大吉;李亚杰;向来;;黄花蒿新品种选育现状及其系统选育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3 廖巧;龙世平;杨春贤;;青蒿素提取与检测工艺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8期
4 王怀玉;彭锐;崔广林;吴叶宽;马鹏;;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空间变异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04期
5 董大伟;刘春梅;张艳梅;张琨;戚聿霞;;现代中药资源与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06期
6 漆小雪;韦霄;陈宗游;王熊军;蒋运生;;黄花蒿干物质的积累及青蒿素与N、P、K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草药;2011年12期
7 王鸿博;肖皖;华会明;李宁;陈靖;;黄花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6期
8 何明军;杨新全;欧淑玲;秦徐杰;侯明;;海南引种栽培黄花蒿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9 张雷;刘世荣;孙鹏森;王同立;;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潜在分布影响预估的多模型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10 张秋红;朱子微;李晋;常艳旭;;中药青蒿化学成分与种植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土壤水分对青蒿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特征和产品质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红莉;土壤质地对青蒿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何志鹏;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生理生化和青蒿素含量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杨敏;播期对青蒿生长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641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4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