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鹿茸多肽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12:54
   背景和目的:鹿茸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含有多种促进骨、上皮、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生长的活性蛋白质及多肽类物质。尽管如此,多肽的分离纯化过程复杂、提取时间长、易失活、消耗原料多、回收率低,限制了鹿茸的药用价值研究和市场推广。本研究采用液相法合成一种鹿茸活性14-肽及其4个肽段,进而评价它们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帕金森病(PD)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1)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鹿茸14-肽全长链EP_(14)及其4个肽段(EL_5、DL_5、EL_(10)和DP_9),并经高效液相(HPLC)和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技术分析鉴定;(2)以300μmol/L 6-OHDA处理SH-SY5Y细胞构建PD模型组,各保护组以模型组为基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合成肽段。以CCK-8法检测合成肽段对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合成肽段对PD细胞模型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1)合理设计并成功合成5条目标肽段;(2)CCK-8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终浓度为200μg/mL DL_5、EL_(10)和EP_(14)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且晚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3)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形态不规则,呈致密颗粒状,而DL_5、EL_(10)和EP_(14)保护组细胞核固缩和碎裂均有所减少。结论:人工合成的鹿茸肽段DL_5、EL_(10)和EP_(14)可以通过抑制6-OHDA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4;R285
【部分图文】:

连接原理,化学,液相合成法


氨基酸之间的缩合反应,将不需要反应的基团保护起来,按照设计的方向进行成肽反应。化学合成的多肽药物具有合成周期短、生产量大等优势,能够有效克服天然多肽药物的不足,对于推广多肽类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33]。多肽的体外合成方法一般包括化学方法、基因重组法和其他方法。1.2.1 化学合成法多肽的化学合成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液相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法。1.2.1.1 液相合成法多肽液相合成法是一种重要的多肽化学合成方法,具有合成纯度高、易于纯化等诸多优点[34]。多肽液相合成法包括天然化学连接和施陶丁格连接两种[35,36]。天然化学连接方法是近年来多肽和蛋白质合成技术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最简单和实用的多肽片段连接方法。施陶丁格连接法是根据叠氮反应原理发展出来的一种多肽片段缩合方法。反应原理分别如图 1.1 和图 1.2 所示:

连接原理


图 1.2 施陶丁格连接原理图利用液相合成技术,Bang 等[37]通过 3 段缩合途径成功合成了一种分子结构稳定的含 46 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Crambin。Batjargal 等[38]还利用该方法合成了具有硫代酰胺键(thioamide)骨架结构的淀粉样多肽 α-Synuclein,用以研究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及构象变化。使用此方法成功合成的新型糖肽类抗生素雷莫拉宁Ramoplanin A2,在生物活性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菌活性[39]。1.2.1.2 固相合成法1963 年,Merrifield 提出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40],截至目前,此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多肽合成手段。多肽合成是一个重复添加氨基酸的过程,一般从 C 端(羧基端)向 N 端(氨基端)合成。固相合成法又分为 Fomc 合成法和Boc 合成法。澳大利亚科学家 Mirand 等[41]应用 Boc 方法快速合成了包括 HIV-1

分析图,目标,分析图,流动相


序号 保留时间 峰面积 含量1 11.082 10523.654 0.19692 11.837 97149.477 1.81773 12.065 5214373.500 97.56184 12.065 22639.809 0.4236图 2.1 EL5目标肽段 HPLC 图谱柱:SinoChrom ODS-BP(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 ATFA/水;梯度:18%A-100%A, 30min;流速:1.0 mL/min;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安冬;殷盛明;陈薇;赵丹;孟旭;于德钦;孙艺平;赵杰;张万琴;;蝎源活性肽对帕金森病大鼠凋亡因子改变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2 李兰洲;张爽;王娟;滕利荣;曹尚;王迪;;林蛙抗菌肽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3期

3 曲朋;宋利;赵好冬;胡学生;孙佳明;张辉;;多肽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年03期

4 刘春娟;;不同分子量鹿茸多肽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13期

5 张伟;梁智辉;;Annexin V-FITC/PI双标记与Hoechst33342/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11期

6 闫娟;江銮銮;袁素素;叶秀娟;吴子斌;吴祖建;;抗菌多肽的研究进展[J];武夷科学;2014年00期

7 林龙;姜素云;汤新强;;多肽类药物体外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张郑瑶;段冷昕;周秋丽;新吉乐;蔺勇;张扬;;梅花鹿茸多肽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9期

9 陈新;;仿生法提取鹿茸中氨基酸的初步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年08期

10 石淙;万腊根;;细胞增殖的检测方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文婷;基于DNA的核酸、酶及生物小分子的免标记荧光检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0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