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胡芦巴降血糖组分协同增效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21:47
   中药材有效组分配伍是现代中药研究的新形式,它按照中医药理论与原则,由2种或多种有效活性成分配伍而成,组分配伍后有利于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作用机制的探讨。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在印度、埃及、中东和南非被普遍种植,并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等领域。胡芦巴对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含量最高的3类降血糖活性组分依次是多糖、皂苷与黄酮,3种组分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本文首先将胡芦巴降血糖活性组分皂苷、黄酮与多糖按不同比例进行配伍,通过药效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确定组分最佳配伍比例,之后又对各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确定了胡芦巴降糖胶囊成型工艺,初步建立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如下:1.胡芦巴组分配伍药效学研究首先对胡芦巴中3种组分开展提取纯化制备,而后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对3种组分配伍进行药效学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存活率、血糖水平、体质量变化、胰腺和肾脏的组织形态表现以及检测大鼠尿液中尿蛋白含量和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考察胡芦巴皂苷、黄酮、多糖组分配伍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筛选出3种组分最优配伍比例。结果表明,胡芦巴多糖:皂苷:黄酮配伍比例为3:6:1时可以更好的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保护胰腺与肾脏组织功能。2.胡芦巴组分配伍治疗糖尿病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利用UPLC-Q-TOF 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手段,对胡芦巴组分配伍治疗糖尿病的代谢组学影响进行研究。共鉴定出28个与糖尿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如D-葡萄糖醛酸、胆酸、尿酸、马尿酸和柠檬酸等,主要参与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TCA循环、肝脏糖代谢酶活性和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及肝胆损伤等通路。这些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变化,说明胡芦巴皂苷、黄酮、多糖组分配伍后对这些标记物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对多种代谢通路产生影响。3.胡芦巴降糖胶囊成型工艺研究在成型工艺方面,通过对赋形剂最小用量和种类、可溶性淀粉和糊精比例等方面的考察,最后确立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为:将胡芦巴多糖、皂苷和黄酮组分按3:6:1的比例混合,溶于适量水中,制成浸膏(密度在1.10-1.20之间),按浸膏:辅料(淀粉:糊精=6.2:1)1:1.8的比例制软材,软材过16目筛制粒,65℃干燥2h,整粒,装填胶囊。4.胡芦巴降糖胶囊质量标准研究通过组分含量测定与方法学考察等研究,初步建立了胡芦巴降糖药胶囊的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胶囊剂项下有关规定,对本制剂进行了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及溶出度检查,各项结果均符合规定。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R28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糖尿病简介
        1.1.1 糖尿病简述
        1.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
    1.2 胡芦巴研究现状
        1.2.1 胡芦巴简述
        1.2.2 胡芦巴降血糖有效成分简述
    1.3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现状
    1.4 代谢组学简述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胡芦巴组分配伍药效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
        2.1.2 实验动物、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胡芦巴皂苷、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2.2.2 纯化后组分含量测定
        2.2.3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
        2.2.4 胡芦巴组分配伍降血糖作用实验
        2.2.5 胡芦巴组分配伍降血糖作用机制实验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胡芦巴组分配伍降血糖效果研究
        2.3.2 胡芦巴组分配伍降血糖机制研究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胡芦巴组分配伍治疗糖尿病的代谢组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胡芦巴皂苷、黄酮、多糖组分的制备
        3.2.2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3.2.3 实验分组及给药
        3.2.4 尿样的处理
        3.2.5 UPLC-MS条件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胡芦巴组分配伍的尿液代谢轮廓分析
        3.3.2 PCA分析
        3.3.3 OPLS-DA分析
        3.3.4 标记物确定
        3.3.5 生物标记物的意义
        3.3.6 生物标记物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胡芦巴降糖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仪器
        4.1.2 材料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剂型的选择
        4.2.2 辅料筛选
        4.2.3 可溶性淀粉和糊精比例的考察
        4.2.4 胶囊内容颗粒流动性考察
        4.2.5 堆密度考察
        4.2.6 溶化性的测定
        4.2.7 用量的确定
        4.2.8 制剂工艺
    4.3 小结
第五章 胡芦巴降糖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仪器
        5.1.2 材料与试剂
    5.2 命名
    5.3 处方
    5.4 制法
    5.5 性状
    5.6 含量测定
        5.6.1 比色法测定胶囊中皂苷含量
        5.6.2 比色法测定胶囊中黄酮含量
        5.6.3 比色法测定胶囊中多糖含量
    5.7 检查
        5.7.1 水分
        5.7.2 装量差异
        5.7.3 崩解时限
        5.7.4 溶出度
    5.8 功能与主治
    5.9 用法用量
    5.10 规格
    5.11 贮藏
    5.12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郑彧;郭忠成;贾天柱;;中药胡芦巴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年01期

2 杨立勇;;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特点及应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年07期

3 高家荣;庄星星;魏良兵;韩燕全;杨晓旭;;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丹蛭降糖胶囊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J];中草药;2015年14期

4 陈丽;林卫泽;;治疗糖尿病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06期

5 朱钦士;;正转和反转的三羧酸循环[J];生物学通报;2015年01期

6 于冲;马梦彪;夏海华;王金英;李杰;;色氨酸代谢和应用前景展望[J];黑龙江科学;2014年05期

7 乔进;窦志华;吴锋;孟国梁;陈惠;郑惠华;;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AGEs及CTGF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04期

8 文迪;赵阳;庞旭;康利平;熊呈琦;马百平;;胡芦巴来源的甾体皂苷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6期

9 陈潇;陈向华;张闻东;;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余海;吴萌;卢芙蓉;谢晶;郑娜;秦铀;高峰;杜文;剪柳萌;;葫芦巴4-羟基异亮氨酸对高糖诱导小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晓丽;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糖尿病特征代谢物及维医证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姜文月;胡芦巴降血糖成分分析及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媛媛;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周元;中药治疗糖尿病活性筛选及Ⅱ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2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42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