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角度探讨甘参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肝组织大体观察
如图2所示,假手术组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细胞围绕居中的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肝小叶周围的汇管区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见图2-A)。胆总管结扎2周,模型组肝组织可见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明显,肝索排列疏松紊乱,汇管区周围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及小胆管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延伸至肝小叶内,部分肝细胞被增生的纤维包绕,肝窦增宽(见图2-B)。甘参复方组(2周)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肝小叶破坏、胆小管增生以及纤维增生等肝组织损害程度均有所改善(见图2-C)。造模4周后,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随弥漫性的胆小管增生。同时,增生的纤维组织深入肝小叶内,并分割肝小叶,形成大量“假小叶”(见图2-D)。甘参复方组(4周)可见肝组织结构、胶原纤维增生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仍可见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见图2-E)。1.3 各组大鼠肝组织Masson染色结果
如图3所示,肝脏中的胶原纤维染色后为蓝色。显微镜下,假手术组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索、肝窦清晰,仅在肝汇管区见少量胶原纤维(见图3-A)。模型组(2周)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周围和肝小叶内可见增多的胶原纤维(见图3-B)。胆总管结扎4周以后,中央静脉以及汇管区的纤维条索向外延伸、相互交联,肝小叶结构被延伸的胶原纤维分割破坏,形成假小叶(见图3-D)。甘参复方组(2周)肝脏纤维增生较模型组减轻(见图3-C),甘参复方组(4周)肝组织的结构紊乱减轻,增生的胆管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4周)明显减少(见图3-E)。分析CVF发现,模型组(2周)CVF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甘参复方组(2周)的CVF与模型组(2周)相比,明显减少,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4周)CVF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甘参复方给药4周后,CVF与模型组(4周)显著减少(P<0.001)。(见表3)2. 甘参复方对肝组织TNF-α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展玉涛,魏红山,李定国;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细胞学基础[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年03期
2 焦若男;魏新;张梦佩;巫雪茹;季国忠;黄光明;;肝星状细胞活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20年02期
3 高冀蓉;;脂肪肝的类型[J];家庭医学;2016年11期
4 展玉涛;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9年01期
5 郭圆圆;樊圆圆;张永婷;王瑜;王媛慧;蔡洁;李军;章莉莉;;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9期
6 邓欣,朱清静,聂广,杨大国,吴其恺,刘成海;剔毒护肝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7 左雁;陈文玲;胡严匀;石安华;王宪东;陈文慧;;细胞自噬、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罗雨欣;张晓岚;;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J];临床荟萃;2017年03期
9 任爽;张杰;;毛蕊异黄酮抗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21期
10 宋开娟;廖长秀;刘燕平;陈湘芸;黄岑汉;;罗汉果甜苷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凋亡的影响[J];中成药;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立;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LXRβ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任龙飞;镉暴露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潘若浪;间充质干细胞抗肝脏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探索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文彬;清热祛湿法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喻剑华;虎金颗粒及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何嘉怡;SATB1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扈晓宇;化瘀扶正攻下方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姚飞龙;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万爱妮;HSA-IGF-1与HSA-eTGFBR2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抗肝纤维化活性分析[D];江南大学;2017年
10 傅勇;弓形虫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功能及其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楚焌;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角度探讨甘参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明明;miR-340通过靶定SPP1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3 刘洁;Hif-1靶基因Bnip3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调控自噬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琼;Nucleophosmi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许紫薇;二氢杨梅素通过铁自噬途径抑制铁过载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D];南华大学;2018年
6 王晓航;胰岛星状细胞活化的关键基因筛选及其鉴定[D];东南大学;2018年
7 潘春晓;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焦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细胞外基质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洁;狗肝菜多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抗肝纤维化的机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10 汪长发;Akt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实验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1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