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学位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4;R285
【部分图文】:
1 药材概述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又名狭叶并头草、韩信草、牙刷草等,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如图 1-1 所示。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半枝莲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有解毒清热、利尿化瘀等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半枝莲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常生于溪边、水田边和湿润的草地上,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泰国、尼泊尔、缅甸等国家也有分布。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又名蛇舌草、白花十字草、蛇舌癀等,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如图 1-2 所示。《广西中药志》中记载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归心、肝、脾经,有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用于肺热喘咳、咽喉炎、毒蛇咬伤、痢疾等。白花蛇舌草常生长于山地岩石、田埂和湿润的旷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安徽等地,日本、尼泊尔等国家也有分布。
1 药材概述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又名狭叶并头草、韩信草、牙刷草等,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如图 1-1 所示。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半枝莲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有解毒清热、利尿化瘀等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半枝莲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常生于溪边、水田边和湿润的草地上,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泰国、尼泊尔、缅甸等国家也有分布。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又名蛇舌草、白花十字草、蛇舌癀等,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如图 1-2 所示。《广西中药志》中记载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归心、肝、脾经,有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用于肺热喘咳、咽喉炎、毒蛇咬伤、痢疾等。白花蛇舌草常生长于山地岩石、田埂和湿润的旷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安徽等地,日本、尼泊尔等国家也有分布。
将 PDA 定性为黄酮类成分的色谱峰峰面积加和,代入对照品质量-峰面积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总黄酮含量。该方法利用 PDA 定性黄酮类成分,专属性与准确度均优于传统的紫外比色法。2.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 C18(2.1×100mm,1.8μm);体积流量:0.3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3nm(野黄芩苷)、253nm(芦丁);进样体积:1μL;流动相:乙腈(A)-0.5%甲酸,梯度洗脱(0~5min,10%A;5~18min,10→16%A;18~22min,16%A;22~32min,16→19%A;32~50min,19→32%A)。2.2.1.2 专属性考察(1)乙醇合提药液的专属性考察:精密吸取药对乙醇合提药液、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乙醇单提药液适量,按“2.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将谱图中各色谱峰归属至白花蛇舌草或半枝莲,结果见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顺明;陈永康;;知母百合药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动学研究[J];健康之路;2016年08期
2 杨鸿珠;龚雨萍;;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2期
3 孟祥乐;余奇;郭澄;;中药药对的临床应用与配伍机制研究概述[J];中国药房;2009年30期
4 张志芳;郭静;刘晋权;程振芳;;近十年来中药药对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01期
5 刘娟;蒋永光;刘伟;杨莉;;中药药对剂量配伍的数据分析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5期
6 陆启滨;;陈丹华妇科运用药对的经验[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9期
7 李连达;刘建勋;马晓斌;孙卫;王杨慧;;川芎消化道给药对犬心肌缺血的影响(摘要)[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01期
8 胡国俊;中药药对在消化系溃疡病证中的运用[J];新中医;1988年08期
9 胡国俊;牡蛎药对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04期
10 吴银生;药物对放射线损伤的研究(第25报)各种生药对放射线损伤的防护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智华;《伤寒论》柴胡类方“药对”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2 林丽美;以银翘药对为对象探讨建立中药药效物质快速发现的方法[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3 朱晓丹;药对“土贝母—浙贝母”抗乳腺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来慧丽;“黄芪—葛根”药对对乙醇诱导的胃粘膜损伤的保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单玉;苦参、黄芪药对配伍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周伟;基于“银翘”药对的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宋帅;基于效/毒成分体内过程的麻黄—附子和麻黄—杏仁药对配伍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褚襄萍;药对麻黄-地龙抗哮喘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赵杰;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麻黄—甘草药对(I)[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黄雪君;黄连吴茱萸药对在药物吸收模型上的生物表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昌威;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刘秀梅;川芎生地药对作用机制的系统药理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钱文娟;“银翘”药对治疗H1N1肺炎的肺—肠轴相关代谢组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瞿城;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闫晨;基于网络分析探索大戟甘草药对缓解肝癌腹水的作用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李志强;朱佳教授运用药对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及中药对NSCLC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曹玉洁;大黄—甘草药对组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季律;黄芪—防风/麻黄—甘草“药对”防治过敏性疾病机制探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董晓茜;黄芪、苦参药对配伍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葛政;敦煌石室文献中张仲景《五脏论》药对理论与临床应用[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1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