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0-11-05 14: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对舒肝解郁胶囊中的化合物准确定性,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tget Predict数据库对舒肝解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基因,应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舒肝解郁胶囊中36个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13个有对照品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探索,发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部分图文】:

网络图,抑郁症,靶点,胶囊


舒肝解郁胶囊抗抑郁症的关键靶点筛选

过程图,抑郁症,胶囊,靶点


通过DAVID对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GO富集后在[P<0.05,错误发现率(FDR)<0.05]的条件下筛选,结果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活性成分预测的作用靶标基因主要富集在167个生物学过程、50种细胞组分和59种分子功能。按照显著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图3~图5分别列出了排序前20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富集结果。图4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靶点的细胞组件GO分析

组件图,抑郁症,胶囊,靶点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靶点的细胞组件GO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可;方刚;;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薤白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杂志;2020年06期

2 赵信科;孙少伯;刘凯;蒋虎刚;魏惠平;付兆媛;蔺文燕;李应东;;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厚朴汤作用机制[J];中医学报;2020年02期

3 吴源陶;邹译娴;王理槐;;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开心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04期

4 李想;何和与;林丹;谢毅强;肖曼;;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鸡屎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J];海南医学;2019年24期

5 王心意;鞠建庆;田园硕;樊懿萱;徐浩;;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06期

6 段婧;黄卫东;;鞣花酸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7年01期

7 赵彩霞;张芬芬;程梦迪;王荣;;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苎麻根治疗自然流产的作用机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2期

8 万亮琴;张子剑;谭琰;王旭;张傲哲;赵洁;李亚楠;王雪;徐自慧;华茜;;栀子及栀子苷抗炎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年03期

9 姜锐;孙立伟;赵大庆;;人参美容护肤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年11期

10 晏仁义;陈衬心;李赫宇;张东星;张民;於洪建;郑艳超;;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甘麦大枣汤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J];中成药;202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婕;蜂毒及其复方制剂的抗心衰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洪倩;阿魏酸抗辐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3 成金俊;血余炭“止血,疗痫”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学文;复方中药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6 吴睿;柿叶抗缺血性卒中有效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陈超;基于miRNA和比较蛋白质组学联合研究参志苓(开心散方)治疗抑郁症的分子调控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8 史旭芹;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

9 丁媛媛;桂皮醛对CVB_3诱发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孙晓波;云芝多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朝芝;鞘蕊苏平喘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妍茹;天然来源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性成分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李思琪;清痤方物质基础及干预痤疮模型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王洁;从脂质代谢途径研究芪茵颗粒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慧慧;行气方剂对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系统药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周月;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菊苣抑制嘌呤吸收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叶小彤;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蛋白质成分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赵小霞;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叶国荣;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张乔;基于阿霉素致心肌损伤模型发现丹参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