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组胺及鼻黏膜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4:48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浆中组胺水平的改变以及鼻黏膜P38MAPK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SD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配到正常组、模型组、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予以相应干预。通过心脏穿刺获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干预后血浆中组胺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P38MAPK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1)药物干预结束后,正常组、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模型组相比,鼻部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相比,鼻部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干预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显示,正常组、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模型组相比,组胺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相比,组胺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干预结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模型组相比,P38MAPK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鼻黏膜中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替芬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布地奈德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玉屏风散滴鼻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与玉屏风散灌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组相比,P38MAPK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鼻黏膜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有二:1、通过抑制组胺释放,减轻由组胺介导的变态反应。2、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因子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减轻变态反应。
【学位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心脏,大鼠,针管,针头


大鼠外周血的获取稀释好的水合氯醛(0.1%,250 ml:0.25 g,湖南省儿童医院)腹腔注射大鼠,剂量为 30 ml/kg。大鼠被麻醉后,将大鼠的四肢用棉线固定在实验板上,为便于取心脏血鼠醒来伤人,故同时用棉线将大鼠门齿固定于实验板上。酒精消毒剑突周围鼠毛、皮肤,用剪刀剪开剑突至胸骨上窝皮肤。露心脏后,用 2.5 ml 注射器,将针头斜行刺入心脏(深度要恰到好处,刺入后回抽针管未见血液涌入针管,可适当将刺入心脏的深度往上退出),可见心脏血液大量快速涌入针管。“取血操作见图 2”。速将血液移入 EDTA 抗凝管(注意移入 EDTA 抗凝管前,需要将针头取免针头官腔狭小,导致移入的血液出现溶血而影响实验结果),再混匀置后,尽快放置离心机上以 3500 rpm/min 离心 5 分钟,然后收集血浆, ELISA 检测血浆中组胺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博;;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68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年05期

2 姚玉婷;严道南;;鼻敏感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年03期

3 冀永进;张艳廷;赵长青;吕声锐;王嫒;关芳灵;祁雪萍;;鼻内镜下经蝶窦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手术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年06期

4 王慧珠;洪敏;桂黎黎;华永庆;许惠琴;;玉屏风散抗OV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07期

5 王凌;;玉屏风散防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年01期

6 王振霖;李鹏;李源;张秋航;曲秋懿;齐岩;;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对变应性鼻炎中黏蛋白5AC的信号转导机制初探[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20期

7 谭国林;马艳红;刘更盛;王建均;李维;;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8 闫锡联;;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11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顾珺;沈朝斌;陆磊;戴强;谢匡成;钟胜荣;王裕发;;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的Th1/Th2影响[J];中成药;2006年08期

10 佘文煜;董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重塑的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杰;p38 MAPK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磊;玉屏风散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超;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建均;特异性免疫治疗及翼管神经切断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3 刘更盛;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分子机制初探[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1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1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