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筋之血化现象探讨化腐再生法对糖尿病大鼠伴肌腱坏死溃疡创面VEGF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2 08:29
   【目的】观察化腐再生理论指导下菠萝蛋白酶与橡皮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伴肌腱坏死溃疡创面出现筋之血化过程中局部皮肤与肌腱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化腐再生法调控局部微环境构建血管新生促进"筋之血化"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再生组、化腐组、化腐再生组,每组6只。各组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采用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肌腱坏死溃疡模型。造模结束后,以上各组分别对应给予水凝胶、凡士林油纱、橡皮生肌膏、菠萝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橡皮生肌膏外敷治疗,共21 d。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出现筋之血化及创面愈合的时间,分别于治疗第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皮肤与肌腱组织VEGF阳性表达以及平均光密度值(AO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创面皮肤与肌腱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化腐再生组创面愈合率最高,与其余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腐再生组出现筋之血化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和化腐组,治疗第7、14天肌腱组织VEGF阳性表达强于模型组,AOD值高于模型组(均P0.05),HE染色结果可见少量肉芽组织,肌腱附近可见较多新生小血管,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化腐组、再生组未见新生小血管。化腐再生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与其余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14、21天,各组创面皮肤组织VEGF的AOD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化腐再生组创面皮肤组织VEGF阳性表达强于模型组,AOD值高于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可见较多新生小血管;治疗第14天,化腐再生组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对照组、化腐组、再生组可见较多新生小血管;治疗第21天,除模型组外,其他各组表皮层结构较完整,可见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官,未见明显炎症。【结论】化腐再生法可促进糖尿病大鼠伴肌腱坏死溃疡创面出现筋之血化及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在创面愈合早中期(7~14 d)促进VEGF表达有关。应用菠萝蛋白酶与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大鼠伴肌腱坏死溃疡创面,为筋之血化的出现及创面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部分图文】:

肌腱,组织化学,创面,糖尿病


图3结果显示:治疗第7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化腐再生组与对照组创面皮肤组织VEGF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强;治疗第7~14天,各组创面皮肤组织VEGF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在第14天呈强阳性。表3结果显示:治疗第3、14、21天,各组大鼠创面皮肤组织VEGF的AO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化腐再生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皮肤组织VEGF的AOD值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创面皮肤组织VEGF的AOD值在治疗第7~14天呈增加趋势,且在治疗第14天时达到最大。

肌腱,糖尿病,溃疡,病理


图4结果显示:各组于治疗第3天均可见皮肤表皮层坏死。模型组于治疗第3、7、14、21天皮肤组织均可见较多炎细胞浸润,治疗第3、7天真皮层均可见大量坏死组织,治疗第14天可见肉芽组织内少量新生小血管,治疗第21天真皮层局部被结缔组织修复,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第7天,对照组、化腐组与化腐再生组均出现较多新生小血管,化腐再生组坏死组织及炎细胞浸润较其余4组少,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治疗第14天,化腐再生组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对照组、再生组、化腐组可见较多新生小血管;治疗第21天,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表皮层结构较完整,可见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官,未见明显炎症。3 讨论

创面,肌腱,组织化学,糖尿病


化腐再生法是对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慢性缺血性伤口进行综合治疗的一种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多采用菠萝蛋白酶等酶制剂对创面局部变性坏死的肌腱、筋膜进行选择性液化并排出,同时应用橡皮生肌膏偎脓长肉,促进血管新生,提高局部血液灌注,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尤其当慢性创面坏死组织较少,且与正常组织结合紧密,局部血供不足,外科机械清创不易清除,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时候,此时创面处于腐未去而肌欲生的创面床准备阶段,局部可采用较温和的去腐手段,即“化腐再生法”。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足创面的暴露肌腱在中医化腐再生法的治疗下会出现“筋之血化”现象[3,7],创面中变性但尚未失去活性的肌腱表层上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肉芽岛,有新生的充盈微小血络长入肌腱的表层与肉芽组织,进而滋养包埋覆盖,与之连为一体,形成创面肌腱的血管化。肌腱的血管化,是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伴随肌腱变性坏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必经之路,也是其创面愈合的关键环节。菠萝蛋白酶是化腐再生“化腐”法中的重要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免疫刺激、抑制毒素、烧伤脱痂、消炎等作用[8]。菠萝蛋白酶可去除伤口周围的坏疽、腐肉和碎屑,对临近皮肤无明显不良影响,做到温和的靶向清创即“化腐”作用,伤口治疗的基石是对伤口进行清创[9]。Shoham Y等[10]经实验证明了基于菠萝蛋白酶的酶清创术(bromelain-based debridement,BBD)对促进慢性伤口如糖尿病溃疡等湿性创面愈合的快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选择性清除痂皮等坏死组织,保存有活性的组织,坏死组织的清除能够促进伤口愈合。Singer J等[11]观察到创面直至痂皮及坏死组织脱落后才开始重新上皮化,符合“腐去肌生”的创面愈合规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修森;冯骏;;化疽生新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2 杨竞,杨进,魏新冰,丁华,侯建新;糖神散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陈熠飞;齐淑芳;陈虹;张明月;;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热痛阈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年02期

4 蒲秀瑛;李晓玥;李海兵;李浩文;续文君;;归芪多糖-2A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年08期

5 何劲松;曹东维;;大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年06期

6 黄翠玲,李才,邓义斌,王丽娟,赵丽艳;济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1期

7 刘学梅;靳春杰;周伟;;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10期

8 刘中文;杨涛;谭洪辉;潘晓燕;孔炳华;吴君舒;;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干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3期

9 蔡景英;王育斌;李华;代贵凤;;牛蒡子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10 陈雁飞;李长天;;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糖基化终产物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传明;参芪复方对运动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及骨骼肌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钟文;参芪复方防治糖尿病相关性肌少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王婴;桑叶活性部位对2型糖尿病microRNA调控效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阎文柱;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效果与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唐代屹;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朱德淼;三七三醇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刘硒碲;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殷桂香;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王镁;大黄酸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于冬青;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敬丽;消渴2号方对糖尿病大鼠糖及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何洋;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欧锐;锁阳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涂萱;黄连不同剂型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王璐;中药复方糖肾安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rf2/ARE通路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张立雯;桑叶多组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肝肾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效应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林彩霞;青钱柳双瓜袋泡茶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8 高玲;木瓜苦桑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9 张远芳;枫杨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10 董云朋;参芍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的干预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4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94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