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湿毒膏治疗EGFR-TKIs所致痤疮样皮疹网络药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3:44
  目的探讨湿毒膏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所致痤疮样皮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TCMSP)数据库检索湿毒膏全方4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运用Genecards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检索湿毒膏中药物所含成分及痤疮样皮疹的关联基因,导入Cytoscape 3.6.0软件分析,分别构建湿毒膏药物成分-基因靶点网络及痤疮样皮疹-基因靶点网络,使用Merge功能将上述2个网络合并,获得湿毒膏药物成分治疗痤疮样皮疹的基因靶点,使用ClueGO插件分析生物进程和KEGG通路,筛选出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和KEGG通路。结果湿毒膏药物成分作用于治疗痤疮样皮疹有21个相关基因靶点,生物进程主要富集在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信号正向调控、磷脂酰肌醇磷酸化等; 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血管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及多个肿瘤信号通路等。结论该研究中可初步得出湿毒膏治疗EGFR-TKIs所致痤疮样皮疹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机制,可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药业. 2020,29(1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湿毒膏治疗EGFR-TKIs所致痤疮样皮疹网络药理学研究


湿毒膏药物成分-基因靶点网络

痤疮,靶点,皮疹,基因


合并上述2个靶点网络后可见,湿毒膏药物成分作用于治疗痤疮样皮疹的21个相关基因靶点,分别为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酪氨酸激酶(KIT)、酪氨酸激酶受体配体(KITLG)、酪氨酸酶(TY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原癌基因受体(ERBB2)、原癌基因(KRAS,HRAS,BRAF)、肿瘤坏死因子(TNF)、维生素D受体(VDR)、内皮素1(EDN1)、弹性蛋白基因(ELN)、骨桥蛋白(SPP1)、原纤维蛋白-1(FBN1)、转酮醇酶(T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核受体超家族β亚型(NR1H2)、干扰素-α1(IFN-α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2.5 基因通路和功能

痤疮,膏药,皮疹,进程


中医古籍对痤疮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早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述,“痤疮皆肺气内郁所为”,“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医宗金鉴·肺风粉刺》亦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可见,入于血分,热壅血滞,为痛为痒。然而,EGFR-TKIs引起的痤疮样皮疹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都不同于寻常痤疮[13-14],其皮疹形态单一,无黑头粉刺,以丘疹、脓疱疹为主,常自觉瘙痒,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其中医病名属“药毒”“药毒疹”范畴,目前大多数医家[15]认为,本病由药毒及外界之虚邪贼风所致。首先,肺癌的病因病机特点在于正虚邪实,如《素问·评热病论》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因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在脏腑虚损的前提下,复感药毒邪气,不耐靶向药物治疗,遭受药毒内侵,或因火、热、湿等邪毒郁于肌肤而成疮疹[16]。中医治疗本病可采用内服法,将本病辨证分为阴虚毒热、肺燥血热、肺胃郁热等证[17-18],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由于本病主要集中体现在肌表,临床更多医家采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湿敷、外洗或涂抹,用于EGFR-TKIs所致痤疮样皮疹的防治[19-20],可直接作用于皮疹局部,易于药效发挥,且不会对靶向药物本身产生影响,具有一定优势。湿毒膏为西苑医院自制纯中药外用膏剂(批准文号为京药制字Z20063073),其方源于《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主要成分为青黛、黄柏、(煅)石膏、(煅)炉甘石,加凡士林调成30%的油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收敛生肌之功效。方中青黛味咸,性寒,罗周彦《医宗粹言》言其“收五脏热火”,可苦寒清泄、散风郁燥结,外用乃凉血解毒,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止痒作用[21];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所含小檗碱、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22];(煅)石膏长于生肌敛疮、收湿止痒,杨士瀛云“石膏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煅)炉甘石味甘,性平,无毒,《本草纲目》载其能“止血,消肿毒,生肌,……收湿除烂”,(煅)炉甘石主含氧化锌,有抑菌、收敛、防腐、保护创面的作用[23],常配青黛、黄柏、(煅)石膏研末外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黏膜炎的中医药治疗[J]. 郑彩霞,刘洋,韩金花.  新中医. 2019(12)
[2]林丽珠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临床经验[J]. 徐剑焜,陈汉锐,林丽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1)
[3]“参连解毒方”治疗EGFRI引起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研究[J]. 张林松,赵春妮,陈泽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8)
[4]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中医辨治[J]. 施展,金志超,花宝金,康宁.  北京中医药. 2018(12)
[5]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中西医防治[J]. 张誉华,秦子舒,杨婕,王彧,孙韬.  现代中医临床. 2018(06)
[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及治疗进展[J]. 彭艳梅,崔慧娟.  中国肿瘤临床. 2017(13)
[7]止痒平肤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 彭艳梅,崔慧娟,刘喆,井方方,初玉平,白彦平,刘戴维,宋亚中,段桦,邱钰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2)
[8]尿素-黄芩霜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的疗效观察[J]. 黄峥,龚正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8)
[9]药物靶标预测技术在中药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J]. 吴纯伟,路丽,梁生旺,陈超,王淑美.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3)
[10]外用中药炉甘石[J]. 徐泽森.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09)

硕士论文
[1]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三皮消痤汤及火针治疗对脓疱型痤疮(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薛玉洁.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37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37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