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的温胃散寒药效及化学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2:56
目的:1.建立胃溃疡寒证模型探讨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温胃散寒的作用机制,比较其温胃散寒功效差异。2.建立HPLC色谱条件研究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3.建立液相-质谱(LC-MS)法研究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共有成分,并比较化学成分的差异。4.建立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相同亲缘关系的山姜属中药共有成分含量差异。方法:1.采用4℃冰知母水煎液和15%冰乙酸溶液建立胃溃疡寒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阳性组灌服阳性药水溶物,40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胃黏膜血流量实验采用附子理中丸和西咪替丁作为阳性药,以中性红清除率为实验指标,观察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和胃黏膜血流量的影响。胃肠动力实验采用附子理中丸和西沙比利作为阳性药,以大分子色素葡聚糖蓝BD2000为标记物,以胃内色素残留率和肠推进为实验指标,观察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的温胃散寒药效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与药品
1.1.1 药材
1.1.2 阳性药
1.2 仪器
1.3 试剂
1.4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1.1 造模药物
2.1.1.1 4 ℃冰知母溶液的制备
2.1.1.2 15%冰乙酸制备
2.1.2 受试药物
2.1.3 阳性药物制备
2.2 胃黏膜血流量实验
2.2.1 分组与造模
2.2.2 给药
2.2.3 胃液量及及胃黏膜血流量测定
2.3 胃肠动力实验
2.3.1 分组及造模
2.3.2 给药
2.3.3 胃肠动力测定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液分泌和胃黏膜血流量的影响
3.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中医中药理论对胃溃疡寒证的认识
4.2 胃液分泌和胃黏膜血流量
4.3 胃肠动力
第二部分 5 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HPLC色谱条件
2.2.1 HPLC色谱条件考察
2.2.2 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2.2.2.1 石油醚部位色谱条件
2.2.2.2 乙酸乙酯部位色谱条件
2.2.2.3 正丁醇部位色谱条件
2.2.2.4 水部位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
2.3.2 稳定性试验
2.3.3 重复性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极性部位浸膏得率
3.2 方法学考察
3.2.1 精密度试验
3.2.2 稳定性试验
3.2.3 重复性试验
3.3 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初步分析
3.3.1 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2 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3 5味山姜属中药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4 5味山姜属中药水部位HPLC指纹图谱
3.4 相似度评价
4 讨论
第三部分 LC-MS分析5 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共有成分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分析条件
2.3.1 色谱条件
2.3.1.1 石油醚部位色谱条件
2.3.1.2 乙酸乙酯部位色谱条件
2.3.1.3 正丁醇部位色谱条件
2.3.1.4 水部位部位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3 实验结果
3.1 石油醚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2 乙酸乙酯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3 正丁醇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4 水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4 讨论
第四部分 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原儿茶酸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 色谱条件的确定
2.4 方法学考察
2.4.1 峰纯度考察
2.4.2 标准曲线制备
2.4.3 精密度
2.4.4 稳定性
2.4.5 重复性
2.4.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 样品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
3.1.1 峰纯度考察
3.1.2 标准曲线制备
3.1.3 精密度
3.1.4 稳定性
3.1.5 重复性
3.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 样品测定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68138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的温胃散寒药效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与药品
1.1.1 药材
1.1.2 阳性药
1.2 仪器
1.3 试剂
1.4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1.1 造模药物
2.1.1.1 4 ℃冰知母溶液的制备
2.1.1.2 15%冰乙酸制备
2.1.2 受试药物
2.1.3 阳性药物制备
2.2 胃黏膜血流量实验
2.2.1 分组与造模
2.2.2 给药
2.2.3 胃液量及及胃黏膜血流量测定
2.3 胃肠动力实验
2.3.1 分组及造模
2.3.2 给药
2.3.3 胃肠动力测定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液分泌和胃黏膜血流量的影响
3.2 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中医中药理论对胃溃疡寒证的认识
4.2 胃液分泌和胃黏膜血流量
4.3 胃肠动力
第二部分 5 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HPLC色谱条件
2.2.1 HPLC色谱条件考察
2.2.2 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2.2.2.1 石油醚部位色谱条件
2.2.2.2 乙酸乙酯部位色谱条件
2.2.2.3 正丁醇部位色谱条件
2.2.2.4 水部位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
2.3.2 稳定性试验
2.3.3 重复性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极性部位浸膏得率
3.2 方法学考察
3.2.1 精密度试验
3.2.2 稳定性试验
3.2.3 重复性试验
3.3 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初步分析
3.3.1 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2 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3 5味山姜属中药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
3.3.4 5味山姜属中药水部位HPLC指纹图谱
3.4 相似度评价
4 讨论
第三部分 LC-MS分析5 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共有成分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分析条件
2.3.1 色谱条件
2.3.1.1 石油醚部位色谱条件
2.3.1.2 乙酸乙酯部位色谱条件
2.3.1.3 正丁醇部位色谱条件
2.3.1.4 水部位部位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3 实验结果
3.1 石油醚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2 乙酸乙酯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3 正丁醇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3.4 水部位液质图谱分析
4 讨论
第四部分 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原儿茶酸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 色谱条件的确定
2.4 方法学考察
2.4.1 峰纯度考察
2.4.2 标准曲线制备
2.4.3 精密度
2.4.4 稳定性
2.4.5 重复性
2.4.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 样品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
3.1.1 峰纯度考察
3.1.2 标准曲线制备
3.1.3 精密度
3.1.4 稳定性
3.1.5 重复性
3.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 样品测定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68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7681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