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秦汉考古与《周易》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15 09:18

  本文关键词:秦汉考古与《周易》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秦汉考古 《周易》 天人观 阴阳观 尚中思想


【摘要】:秦汉时期,《周易》思想文化对各领域影响之深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秦代,秦始皇焚书不焚《周易》,使得先秦《易》学的传授并未中断。之所以不焚《周易》,一方面是由于秦始皇对具有卜筮性质的《周易》深信不疑,另一方面是由于《周易》既合于秦始皇的思想性格又能满足秦朝的政治需要。《周易》在宗教巫术和思想理论角度都对秦始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秦朝,不止秦始皇,很多朝廷重臣包括李斯也十分重视《周易》,深受《周易》思想文化的影响。至汉代,《易》学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汉代《易》学发展之盛致使后世专称汉代《易》学为“汉《易》”。因为汉朝统治者尊崇儒家,提倡经学,《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所以在汉代对《周易》的解说成为了专门的学问。朱伯]先生这样首肯汉《易》的发展:“《易》学在汉代哲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象数《易》学发展极其繁荣,具体包括孟喜和京房的卦气说、《易纬》之学、郑玄《易》学中的爻辰说、荀爽的乾升坤降说、虞翻的卦变说和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等。秦汉时期《周易》文化发展之盛着实令人惊叹。其实,除了文献记载,我们还可通过秦汉时期的诸多相关考古发现来了解当时浓郁的《周易》文化氛围。本文从《易》学考古的视角出发,对秦汉时期相关考古发现与《周易》文化的关联做初步探讨。首先,秦汉时期的都城遗址(秦咸阳城,西汉长安城,东汉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皆与《周易》文化关系密切。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象天法地”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观;汉长安城“经纬各长十五里”和东汉洛阳城城墙东西六里、南北九里的建制体现了《周易》阴阳观;汉长安城和洛阳城都城的中轴线布局以及汉长安城未央宫内主体宫殿的“择中”而建,反映了《周易》尚中思想。其次,秦汉时期,无论是帝陵还是诸侯王大墓的相关设计与建造皆反映了《周易》文化。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建制及其覆斗形封土,汉代帝陵陵园平面呈方形、帝陵封土呈圆形,西汉诸侯王诸多陪葬墓上圆下方的形制等皆是《周易》天人合一观的反映;秦始皇陵“陵墓若都邑”的制度、西汉帝陵与都城呈北方、南方相对的方位设计以及西汉诸侯王墓和王后墓规模的大、小之别等都是《周易》阴阳观的体现;秦始皇陵内城居外城中央以及封土位居帝陵内城南部中央的布局、西汉帝陵的墓室称作“方中”并且帝陵的墓室位于陵园的居中位置等,皆是《周易》尚中思想的具体反映。最后,秦汉时期相关遗物的造型和纹饰也与《周易》文化密切相关。秦汉时期车舆、铜钱和仓廪的方圆设计,均是在时人“天圆地方”的认知观念的指导之下产生的,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观;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漆盂上的鱼鸟纹饰、汉代墓室所绘庖羲、女娲、日月的壁画以及汉代四神纹铜镜、瓦当等则反映了《周易》阴阳观。
【关键词】:秦汉考古 《周易》 天人观 阴阳观 尚中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1;K871.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一、学术史回顾11-13
  • 二、选题意义13-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周易》文化概述15-19
  • 第一节 《周易》天人观概述15-16
  • 第二节 《周易》阴阳观概述16-17
  • 第三节 《周易》尚中思想概述17-19
  • 第二章 秦汉都城遗址与《周易》文化19-27
  • 第一节 秦汉都城与《周易》天人观19-22
  • 一、秦咸阳城与《周易》天人观19-21
  • 二、汉长安城与《周易》天人观21-22
  • 第二节 两汉都城与《周易》阴阳观22-24
  • 一、西汉长安城与《周易》阴阳观22-23
  • 二、东汉洛阳城与《周易》阴阳观23-24
  • 第三节 两汉都城与《周易》尚中思想24-27
  • 一、西汉长安城与《周易》尚中思想24-26
  • 二、东汉洛阳城与《周易》尚中思想26-27
  • 第三章 秦汉墓葬与《周易》文化27-35
  • 第一节 秦汉墓葬与《周易》天人观27-30
  • 一、秦始皇陵与《周易》天人观27-28
  • 二、汉代帝陵与《周易》天人观28-29
  • 三、汉代大墓与《周易》天人观29-30
  • 第二节 秦汉墓葬与《周易》阴阳观30-32
  • 一、秦始皇陵与《周易》阴阳观30
  • 二、西汉帝陵与《周易》阴阳观30-32
  • 三、汉代大墓与《周易》阴阳观32
  • 第三节 秦汉墓葬与《周易》尚中思想32-35
  • 一、秦始皇陵与《周易》尚中思想32-33
  • 二、汉代帝陵与《周易》尚中思想33-35
  • 第四章 秦汉遗物与《周易》文化35-41
  • 第一节 秦汉遗物与《周易》天人观35-37
  • 一、秦汉车舆设计与《周易》天人观35-36
  • 二、秦汉铜钱与《周易》天人观36
  • 三、汉代仓廪设计与《周易》天人观36-37
  • 第二节 秦汉遗物与《周易》阴阳观37-41
  • 一、秦墓漆器纹饰与《周易》阴阳观37-38
  • 二、汉代墓室壁画与《周易》阴阳观38-39
  • 三、汉代四神纹遗物与《周易》阴阳观39-41
  • 结语41-42
  • 附录42-48
  • 参考文献48-5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0-5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立勋;陈战峰;;《周易》与人文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嵇胜洪;;《周易》:古老的中国文化神殿[J];财富智慧;2006年03期

3 卢平;;《周易》三观探论[J];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4 吴利琴;;论《周易》中的隐喻认知[J];学术界;2009年04期

5 张明;;新文化易学研究之力作——喜读《周易文化十二讲》有感[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年05期

6 王卫斌;;哲学视野中的《周易》思想[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季丹;;浅谈《周易》核心思想在当代文学教育中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海峡两岸周易与现代化学术论坛[J];台声;2010年11期

9 吴亮;关涌涛;;数字化周易技术研究与应用[J];科技通报;2012年06期

10 张克宾;秦洁;;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综述[J];周易研究;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德仁;;易学五十年报导[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振复;;当代易学思潮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金鼎;周易文化的经济内涵[N];安阳日报;2007年

2 记者 尹平邋朱震晓;弘扬周易文化 构建和谐世界[N];安阳日报;2007年

3 孙佳山;二○○八年北京周易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记者 葛建霞;第五届世界周易论坛在安举办[N];安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任国战 通讯员 张涛;周易国际研讨会在安阳举行[N];河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郭潇雅;周易是应对偶然性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王慧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周易文化品牌[N];安阳日报;2012年

8 记者 郑北;弘扬周易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N];安阳日报;2013年

9 记者 王龙;弘扬周易文化 促进合作交流[N];安阳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王慧敏;弘扬周易文化 推动和平发展[N];安阳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胜勤;医易相通之辨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佩龙;基于周易的预测算法研究实现[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姚草鲜;秦汉考古与《周易》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捚;《周易》的自然科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云;《易》《老》辨[D];汕头大学;2004年

5 宋思阳;周易的中国夫妇之道[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学卫;先秦易学哲学[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7 袁佳;基于设计美学视角下的《周易》鼎卦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雪;当代易学研究文献类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6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36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