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孟子读法附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4:14

  本文关键词:《孟子读法附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周人麒 《孟子读法附记》 文学 义理 辞章


【摘要】:清代是孟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义理、考据还是辞章方面,都成绩斐然。之所以形成如此盛况,既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与前人的孟学研究基础密不可分,同时还受到了清代的经学思潮、科举制度和四书热的推动。因而,从学术层面来讲,清代孟学的兴盛,具有特定的背景。 在这种特定背景的影响下,清代孟学研究呈现出著述丰、质量高、集大成的特点。然而,即便如此,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孟学专著中,侧重研究文学写作方面的著作仍然有限。而且从时间段上来说,前、中、后期都差不多,没有高潮和低谷。这说明辞章类著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少数,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成就实际上还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在历代的经学研究中,专门研究经书文学性的著作几乎是凤毛麟角。尽管宋、明分别有个别的著作研究涉及《孟子》文学方面的特点,但也影响不大。正因如此,对于清代侧重文学性的孟学研究著作给予一定重视,也才显得更具有开拓性和必要性。 周人麒的《孟子读法附记》在对于《孟子》的文学性研究方面成就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对于《孟子》,作者几乎穷毕生之精力,在义理、考据方面的研究也精益求精,因此该书可以说是乾隆年间孟学研究著作中的优秀之作。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本文拟尝试对该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清代或者整个孟学研究领域添砖加瓦。 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历朝历代《孟子》研究的概况,揭示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然后指出该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于《孟子读法附记》的简介,其中包括《附记》作者周人麒的生平及其学术活动,《附记》的版本、编纂体例以及成书背景,以便能使读者对于此人此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分析该书对于《孟子》的文学研究,其中包括作者对于《孟子》文章在句读、语词、句法运用以及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的长期深入研究,这些成果对于当时和现代的文章写作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是分析该书对于《孟子》的义理研究,其中包括义利观、养气观、仁政王道说、心性论等方面的范畴。 第五部分是分析该书对于《孟子》的考据研究,其中涉及作者对于《孟子》在音韵、典制、天文、地理、音律、史实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最后部分是结语,对于《孟子读法附记》的价值和不足进行概括性总结,以便对于该书和作者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做出正确客观评价。 总之,周氏的《孟子读法附记》为我们研究清代《孟子》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出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孟学研究著作,值得引起学者们充分注意。
【关键词】:周人麒 《孟子读法附记》 文学 义理 辞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历代对《孟子》的研究概况9-11
  • 1.2 选题缘由及意义11-12
  • 1.3 研究现状及方法12-13
  • 第二章 《孟子读法附记》简介13-21
  • 2.1 周人麒生平及其学术活动13-14
  • 2.2 《孟子读法附记》的版本及体例14
  • 2.3 《孟子读法附记》的成书背景14-21
  • 2.3.1 清代八股文对《孟子读法附记》的影响14-16
  • 2.3.2 清代桐城派对《孟子读法附记》的影响16-18
  • 2.3.3 清代语文教学方法和评点之学对《孟子读法附记》的影响18-21
  • 第三章 《孟子读法附记》的文学研究21-57
  • 3.1 关于《孟子》阅读方法的研究21-27
  • 3.1.1 句读21-24
  • 3.1.2 数节连读24-25
  • 3.1.3 分析章旨、眼目和线索25-27
  • 3.2 对《孟子》的语言艺术研究27-34
  • 3.2.1 虚词和实词的运用27-32
  • 3.2.2 句式运用32-34
  • 3.3 关于《孟子》中写作技法的研究34-53
  • 3.3.1 表达方式34-35
  • 3.3.2 表现手法35-38
  • 3.3.3 修辞手法38-41
  • 3.3.4 结构形式41-42
  • 3.3.5 其他写作技法42-53
  • 3.4 艺术风格53-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第四章 《孟子读法附记》的义理研究57-67
  • 4.1 义利观57
  • 4.2 仁政王道说57-58
  • 4.3 养气观58-60
  • 4.4 性命之辩60-61
  • 4.5 心性论61-65
  • 4.6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孟子读法附记》的考据研究67-75
  • 5.1 音韵考据67
  • 5.2 教育制度考据67-68
  • 5.3 度量衡制度考据68
  • 5.4 赋税制度考据68-70
  • 5.5 地理水利考据70-71
  • 5.6 官制考据71
  • 5.7 乐律考据71-72
  • 5.8 天文历法考据72
  • 5.9 史实考据72-73
  • 5.10 本章小结73-75
  • 结语75-77
  • 1. 《孟子读法附记》的价值75-76
  • 2. 《孟子读法附记》的不足76-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79-85
  • 致谢85-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军凤;;方苞的古文“义法”与科举世风[J];文学遗产;2008年02期

2 关爱和;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108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08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