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月刊 2012年 第5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双月刊),2012年改为月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的水平,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我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经过20多年办刊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平实的独特风格。《中国社会科学》倡导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鼓励学术创新,注重学术规范。在编辑工作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依靠严格的审稿制度保证刊物的学术水平。
目录
(1)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
吴晓明·4·
摘要: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地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实前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等的变革与重铸,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求哲学的新形态。这一哲学新形态的思想资源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自主的创造性融合,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关键词:当代中国 精神建设 新文明类型 思想资源 中西马哲学
作者:吴晓明,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上海200433)。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及其启示
袁银传 杨乐强·21·
摘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反思构成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在对资本主义作出横断面剖析和纵向面解构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把批判的视角从经济层面转向上层建筑、从历史转向现实,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并依据时代处境的变化转换批判的坐标,试图彰显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反思存在着没有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不能寻求与革命主体的实践结合以及无法展陈超越资本主义的价值图景这三大缺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宏篇叙事,严格说来只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现象学“诊断”,而不是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的“治疗”,因而无法产生实际的现实效应,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发展和对资本主义的理论解构是十分有限的。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路径 时代问题
作者:袁银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汉430072);杨乐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武汉430072)。
学术述评·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
李建华 张永义·43·
作者:李建华,湖南城市学院、中南大学教授(长沙410083);张永义,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讲师 (湛江524048)。
(3)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来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盛斌 吕越·54·
摘要:在Copeland-Taylo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因素,将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的环境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种机制,并结合中国2001—2009年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计量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FDI进入程度与污染排放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可以发现:FDI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分行业上都有利于减少我国工业的污染排放,其主要原因在于FDI通过技术引进与扩散带来的正向技术效应超过了负向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此外,在中国当前的外资进入程度与以环保为目标的最优水平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应积极鼓励具有环保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污染排放
作者:盛斌,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天津300071);吕越,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天津300071)。
(4)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覃成林 刘迎霞 李超·76·
摘要: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空间外溢
作者:覃成林,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广州510632);
刘迎霞,经济学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开封475001);
李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广州510632)。
(5)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郁建兴 高翔·95·
摘要:“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力,而以人事权为核心的纵向问责机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央政府较少具备塑造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渗透性权力。横向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和纵向问责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财政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支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并最终导致了政府选择性履行职能的局面。
关键词:地方发展型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中央—地方关系 问责有限的分权
作者: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杭州310027);
高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杭州310027)。
(6)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渠敬东·113·
摘要:作为新双轨制的增量部分,项目制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等项目手段,突破以单位制为代表的原有科层体制的束缚,遏制市场体制所造成的分化效应,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投入。以项目制为核心确立的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级治理机制,并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意外后果。项目制所引起的基层集体债务、部门利益化以及体制的系统风险,对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项目制新双轨制项目经济项目权力项目链
作者:渠敬东,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100006)。
(7)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影响———以广州为例
邹宇春 敖丹 李建栋·131·
摘要:采用2009年中国大城市社会网与求职调查中的广州数据,把分析单位由通常的“受访对象”转换成“受访对象—信任题项”,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信任的格局,发现个体对自然人的信任和对制度的信任均存在等级差异;个体对自然人的信任程度要低于对制度的信任。同时,拜年网社会资本对家人信任程度有正向作用,饭局网社会资本则更可能对制度信任产生负向影响,而职业网社会资本对制度信任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信任 差序格局 社会资本
作者:邹宇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敖丹,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李建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北京100081)。
(8)辛亥革命后基层审判的转型与承续———以民国元年上海地区为例
王志强·149·
摘要:民国元年上海的审判模式,随着法庭及诉讼参与者权责的重新配置,逐步从传统的超能动主义向中立主义转型,其主要动力是清末以来的法政知识、人才和舆论的准备。但这一新体系尚未获得系统性制度和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民事审判中的权责配置,仍部分保留了旧有模式。因此,民事案件中沿袭了帝制时代注重情理和当事人合意等特色。上海的变化是大都市的代表性例证,超前于其他地区,但体现了此后民国时期司法变革的基本大势。
关键词:审判模式 超能动主义 中立主义
作者: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海200438)。
(9)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孙绍振·168·
摘要:对文学文本解读的低效或无效,正威胁着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西方文论往往追求哲学化的普遍性,以高度抽象甚至超验的演绎牺牲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传统哲学主客体二元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无法对应文学文本由主体、客体和形式构成的结构。西方文论之失还在于方法上以定义、观念的谱系为纲,其极端者甚至以文学不可定义来否定文学的存在。解决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要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规范形式。规范形式与原生形式有异,它不僵化而有弹性。经典作品常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对规范形式形成冲击,并使其更加丰富。文学文本解读的任务,是借助多层次的具体分析,把文学理论中牺牲的特殊、唯一的精致密码还原出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解读 规范形式 立体结构
作者: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福州350007)。
(10)冷战背景下美国对土耳其的毒品外交(1965—1975)
张勇安·185·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关键词:冷战 美国 土耳其 鸦片 毒品外交
作者:张勇安,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上海200444)。
本期论文英文提要(ABSTRACTS) ·205·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