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对“学衡派”与“新文化派”论战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27 15:09

  本文关键词:对“学衡派”与“新文化派”论战的解读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衡派” “新文化派” 现代化


【摘要】:以新旧文学之争为始,"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展开了一场涉及文学、历史、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的论战。后者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学衡派"不应被简单划入落后守旧阵营。双方都是为了解答中国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只是在所选方式和道路上有所分歧。究竟谁更能代表西方文化精髓,谁更有资格掌握中国现代化建设话语权,这才是论战的焦点。双方对于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中国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恰恰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未来向何处去的深思。
[Abstract]:With the new and old literature struggle for the beginning of Xueheng School and the new culture school launched a history, involving literature, culture, philosophy and many other fields of debate. The latter won a landslide victory, but "xuehengschool" should not be classified as simple backward conservative camp. Both sides ar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ere China's future is going, but only in the way and the way it is chosen. Who is more able to represent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who is more qualified to master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e debate.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how to learn western culture and how to treat Chinese culture reflect their deep thinking about where the future of China is going.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015MZD014)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传及影响”(QW201523)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传及影响”(YJSCX2014-009HLJU)
【分类号】:B261;I206.6
【正文快照】: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代。我们虽已迎来了清帝退位、民主共和,然而新旧时代更替带来的种种变化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种更加混沌的状态:政治上,旧的政权失落、新的政权没有完全树立起权威,各派政治势力相互错杂;经济上,百业凋零,百废待兴;文化上,大量输入的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佩瑶;;何谓“学衡派”?[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5期

2 林可济;;古今中西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重评“学衡派”和《学衡》杂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查国华 ,蒋心焕;谈“学衡派”[J];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4 魏建,贾振勇;“学衡派”再评价[J];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5 谭桂林;评近年来对学衡派的重估倾向[J];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02期

6 干有成;;行走在历史的语境中——《“学衡派”谱系》读后[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7 刘帆;“学衡派”与新文化倡导者的异中之同[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高玉;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J];学术研究;2001年10期

9 张贺敏;学衡派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4期

10 余玲玲;关于“学衡”诸问题之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建高;;也论学衡派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洛阳师范学院 张宝明;对峙的意义:学衡派与新青年派文化论争再回眸[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妙妙;“学衡派”的治学路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会力;重论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3 樊东宁;学衡派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磊;学衡派的精英主义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晓惠;反思科学主义:学衡派文艺思想述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文基梅;学衡派对儒家传统的坚守[D];西北大学;2003年

8 刘婕;重估《学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颖;学衡之“准星”[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婉丽;中西夹缝中的思想调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2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42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