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性规定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解构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 有限性 现代哲学 形而上学 主体性 出处:《世界哲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形而上学在自身展开空间中自"上"至"下"的滑落,"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张力关系成为在"动荡"性趋势中观察哲学研究的重心以重新审视形而上学的新基点。现代哲学的"有限性"在时间与存在的交互规定中对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与解构,以澄清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展现生存实践根基的优先性。"有限性"的推进更细微地印证了对人的本性的差异性理解所引起的形而上学的变化走向。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对自然生命的超越性表达进行把握,可以为构建当代形态的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可能路径。
[Abstract]:With metaphysics sliding from "up" to "down" in its own unfolding space. The ten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iteness" and "infin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the trend of "turbulence" in order to re-examine metaphysics, and the "finiteness" of modern philosophy. It criticizes and deconstructs the subjective metaphysic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and existenc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limitation of human rationality and the history of human existence. To show the primacy of the foundation of survival practice. "finiteness" The advance of the human nature more subtle confirm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 of human nature caused by the metaphysical change trend.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 history of the transcendental expression of natural life to grasp. We can find a new way to construct the metaphysics of contemporary form.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现代形而上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BZX114)的阶段性成果 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价值观建构”(项目编号:ZW2012010)的阶段性成果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与西方浪漫主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CZX05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081.1
【正文快照】: 西方形而上学在不断追寻超验对象的逻辑结构中,由于内在的异质性规定的波动和外在的现实性因素的促压形成的交互式影响,不断孕育着板块的松动和迁移,为适应时代境遇在不同的奠基规定中生发多种转型、适应和分离,以形成延续至当代社会的精神建制与价值阐释。从原初形态的形而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风;论自然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陈若松,陈艳飞;知识经济与强化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长成,陈立新;走出近代主体性的困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武星亮;哲学应高扬人的主体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7期
5 龙柏林;个人交往主体性的本质结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龙柏林;主体性黄昏:特指还是泛指?[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程国蓉;;主体性的困惑——对现代社会中主体性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吴启敏;;科技哲学视域下科技对主体性的压制[J];社科纵横;2007年12期
9 胡潇;;关于主体性的实践唯物论解释[J];哲学研究;2008年12期
10 平;;中国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增强[J];南方农村;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邹安乐;;论主体性发挥的立体性思维[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跃斌;;自然界的主动性[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谢魁;;从庄子技术有害论到现代西方技术哲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张洪春;;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德性的主体性与普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谢安民 作者单位:乐清市委党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构建和谐主体性[N];温州日报;2007年
3 张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扬弃只从主体性出发看待价值的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5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张澍军;人本身建设与社会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林可济;张世英的新“天人合一”观[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兵超;主体性困境的消解[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晓云;徂徕学的人间主体性考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3 胡大生;“本体”新论[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5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