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辰理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 汪应辰 民本论 反求诸己 涵养躬行 出处:《南昌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汪应辰是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主要活跃于宋高宗、孝宗两朝。汪应辰的理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伊洛之学,师从张九成、吕本中,同时与朱熹、吕祖谦、李侗、胡安国等理学大家关系密切,对理学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厘清汪应辰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特点,从而展现其在南宋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第一章导言部分介绍了汪应辰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汪应辰所作研究之现状。第二章为汪应辰著述概述。笔者依据文体的不同将《文定集》分为政论文、序跋文、书启文及杂文等四个部分,通过分析,初步厘清《文定集》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及哲学思想。第三章为汪应辰的理学特色分析,在前一章的基础之上提炼出汪应辰的理学思想进行论述,分析其理学特色,把握其不同于同时期理学家的独特理学思想。第四章为结语。结语部分通过对汪应辰思想的总结概括,以及汪应辰对后学晚辈尤其是吕祖谦和朱熹的影响,揭示其在南宋理学史上的地位。
[Abstract]:Wang Ying-chen was an important Neo-Confucianism and litterateur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mainly active in Song Gaozong and Xiaozong dynasties. Wang Ying-chen 's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inherited the second stage of Yiluo's study, taught by Zhang Jiucheng, Lu Benzhong, and Zhu Xi, Lu Zuqian, and Li Dong at the same time. Hu Anguo and other Neo-Confucianism people have close relations an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o-Confucianis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Wang Ying-chen 's ideological context and grasp i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Wang Ying-chen 's life and the background of his time, in order to show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Wang Ying-chen 's writing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ylistic style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anthology into four parts: political thesis, preface and postscript, opening essay and essa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Wang Ying-chen 's Neo-Confucianism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 the author abstracts Wang Ying-chen 's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to discuss and analyze its Neo-Confucianism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Wang Ying-chen 's thought, and the influence of Wang Ying-chen o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specially Lu Zuqian and Zhu Xi. To reveal it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44.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魏宏灿;;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思豪;;论桐城派古文选本中的古赋思想——以《古文辞类纂》等主要古文选本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郭浩;;汉文帝“养老令”考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姚远;;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郊祀志》及《后汉书·礼仪志》、《祭祀志》标点商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丁邦友;;《管子·轻重篇》粮价考略[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10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秦臻;;四川东汉陵墓石兽所见丧葬艺术赞助人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孔祥军;;《汉书·地理志》盐官考[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伯欣;吕文亮;;新时期疫病流行与中医瘟疫理论创新的思考[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亮;;李斯臂苍鹰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9 王娜;杨小平;;《三国志校笺》脞录[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莫苏;;释《尔雅·释器》“灭谓之点”[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吴雯雯;泰山岱顶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程伊杰;贾谊、晁错政论散文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4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1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