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常道与未来儒学发展
本文选题:现代新儒家 切入点:儒学 出处:《中州学刊》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离不开孔子儒学的精神滋养。然现代新儒家将儒学的现代复兴引向重在择发儒学的宗教性、终极关怀上来,这些问题纯属西方基督教特有的经过末日审判来世能否进入天国的范畴,与中国原始儒家所需要的现实情感关怀格格不入。新儒家以一种超常识、超思辨"智的直觉"去体悟"仁心与生生天道"(刘述先),或心体性体(牟宗三),或本体(成中英)等。这种道体不是原始儒家的本怀,也不是未来儒家需要的东西。原始儒家有道体,其道体是具有康德理性般存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但却根植于每个人的情感及其家庭的伦理之中,是积久涵养之工夫,非如有另一物般之实体的存在。儒学是个情感问题,亦绝非仅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Abstract]: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piritual nourishment of Confucius Confucianism. These questions are purely Western Christianity's unique category of whether the afterlife can enter the kingdom of heaven after the apocalyptic judgment, which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practical emotional concern that the Chinese primitive Confucianists need. Neo-Confucianism, with a kind of super-common sense, Beyond speculative "intellectual intuition" to understand "benevolence and the way of life and nature" (Liu Shu-hsien, or the heart of the body (Mou Zongsan Wu, or Noumenon (Cheng Zhongying), etc.), this kind of Taoism is not the original mind of the Confucianism. Nor is it what the future Confucianists need. The youdao body of the primitive Confucianism has the univers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Kant's rational existence, but it is rooted in the emotion of everyone and the ethics of the family, and it is a long time of self-cultivation. Confucianism is an emotional problem, and it is not just a matter of life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现代新儒家的“三代四群”架构[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2 陶悦;独特视角下的现代新儒家——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J];学术交流;2005年07期
3 康宁;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追问及反思[J];天府新论;2005年03期
4 杨云香;;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辛玉彤;;现代新儒家产生的意义及其在当代的价值[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6 侯敏;;现代新儒家学术理念探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现代新儒家成中英[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1期
8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启示[J];理论建设;2013年03期
9 方克立;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10 钟桂;“现代新儒家思潮”首次学术会议简况[J];浙江学刊;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丽娟;于军;;现代新儒家的道德论[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2 宋宽锋;;英国近代政治哲学中的“家”与“国”——以儒家和现代新儒家的“家国关系论”为参照[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祥;;近代中国国情与现代新儒家精神方向的最初确立——二十年代“科玄论战”问题新论[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4 姚彬彬;;近现代新儒家与佛教华严学——宗教对话视域下儒佛关系的一个范例[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迎年;;孟子:一个道德形上学家?——在“心”与“利”的剥离中对话现代新儒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郑秋月;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2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胡治洪;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孤云;“郑家栋事件”与现代新儒家的现实困境[N];南方周末;2005年
4 邓小军(作者系首都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邢红静 苏州大学文学院;在学术文本中建立中国美学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新儒学与船山学”负责人 湘潭大学副教授 方红姣;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船山学研究[N];光明日报;2014年
7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廖晓炜 整理;中国哲学三十年[N];光明日报;2010年
8 陈少明;教授的道德[N];南方周末;2005年
9 上海社科创新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课题组 陈卫平;中国哲学登场:“接着讲”的“接着讲”[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3 陈永杰;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法帅;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玉君;现代新儒家思潮的传播与当代青年[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2 谢小舟;现代新儒家“自觉”意识下的文艺观和美学观[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锋;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巩燕苹;现代新儒家境界理论的美学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继民;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思想探析[D];南昌大学;2006年
6 余志明;中国本位与以西律中[D];四川大学;2007年
7 赵坤;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诗教理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存宝;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及其启示[D];安徽大学;2007年
9 刘颖;现代新儒家(1949年前)对宗教信仰的拒斥与容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任芳葳;论建国初期土改运动对现代新儒家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57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5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