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 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

发布时间:2016-10-28 20: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者简介】何中华(1962-),男,山东省莒南县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山东济南250100

  【内容提要】为了全面深刻地领会马克思哲学的丰富内涵,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厘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前提。这需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扩展,二是深化。既要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考察古希腊及其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基督教传统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联系;又要重新挖掘康德、黑格尔同马克思之间思想史联系的丰富性。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想主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自由、时间等思想因子,影响了马克思哲学的致思取向和风格。作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原初范畴的实践所固有的敞开性和生成性,更本然地表达着浪漫主义所推崇的表征“生命”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马克思拒绝了基督教带给人的满足的虚拟性质,却保留了满足本身并追求其历史真实性,他终其一生致力于人性和历史在辩证否定的意义上的双重回归。马克思哲学事实上提出了“超验规定的历史建构如何可能”这一核心问题,它类似于康德式的问题,却使之不再囿于认识论问题,而是变成存在论问题,从而赋予超验性以实践对经验世界的创造性建构之义。马克思哲学除了把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改造成为实践辩证法以外,还把他的绝对精神的现象学重铸成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所有这些,都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多维丰富性。

  【关 键 词】马克思哲学/思想史前提/广义理解

  以往在讨论马克思哲学思想史资源时,人们往往把它局限于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哲学作为既辩证又唯物的学说,不过是这两者的融合。从马克思哲学的具体建构以及它所依赖的实际前提看,这种理解显然过于褊狭,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妨碍了对马克思哲学丰富内涵的领会和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厘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前提。我认为,这项工作应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扩展,二是深化。既要拓宽视野,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考察古希腊及其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基督教传统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联系,又要重新挖掘康德和黑格尔同马克思之间思想史联系的丰富性。

  一

  黑格尔曾说:一提起古希腊,欧洲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作为象征,这里所谓家园,既是文化意象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来说,古希腊同样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克思关于理想社会的思想中,我们能够发现有一个古希腊原型。阿伦特认为,若“将马克思描绘理想社会的内容读下去,会发现更加惊人的相似处”①。俄国学者斯拉文也指出:“我们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正是通过古希腊的城邦国家的民主建制、城邦国家权力的公众性质和市民的‘高水平的休闲方式’,看到了未来社会的某种历史雏形。”②这再一次印证了那个不变的逻辑——“起源就是目标”。马克思认为“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而未来社会应当“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③。他正是以这种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终极哲学诉求。马克思在思想上对古希腊的向往,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刻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时曾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指物质生产领域——引者注)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④在这个“自由王国”里,人的能力不再作为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而存在,而是成为目的本身。但这必须建立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所提供的“闲暇”这一基础之上。从中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所谓“闲暇出智慧”的影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7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