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冯友兰哲学能是成为人_《郑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9 21:11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哲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1年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

石为壁  

【摘要】: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儒家重视仁义道德,重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儒家的孔子提出了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人格,孟子提出了大丈夫人生境界及天爵、人爵境界,宋明理学家如张载和二程也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道家崇尚自然,提倡天人合一。老子崇尚自然的境界,庄子提出了真人、神人、圣人、至人等人格,倡导天人合一。冯友兰在传承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人生境界的基础上,既利用学习过的西方哲学,又传承儒道思想,重新审视了经过新文化运动批判的传统儒学,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境界说,以宇宙论和本体论为核心,以社会和人生为其运用领域,完成了儒家传统哲学由伦理本位向宇宙本位的转化,同时也奠定了冯友兰作为新儒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他根据人们对宇宙和人生觉解的不同,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四个境界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的人生境界说的不同境界相当于儒家或者道家的不同人格。每一个境界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自然境界的主要特征为顺习或率性,功利境界的主要特征是为利,道德境界的主要特征为行义,天地境界的主要特征为事天。自然境界和道家的自然、自由的人生境界有一定的区别;功利境界主要传承了儒家的义利观,即重义轻利,以义为上;道德境界主要传承了儒家的人生境界,人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天地境界综合传承了道家和儒家的最高人生境界,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宇宙自然应和谐共处。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虽然影响巨大,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它和西方类似的人生阶段理论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分离,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不仅在提出之际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当代仍起巨大积极作用,有深远意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舒缓人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瑜;冯友兰哲学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富春;冯友兰人生境界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柱才;孔颜乐处与天地境界——从“接着讲”看冯友兰的境界观[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严标宾;郑雪;;解构幸福: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看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晓龙;韩传强;;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晓黎;;钱穆与冯友兰境界说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芳;;论冯友兰“道德境界说”与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构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董龙昌;;论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王成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2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建国;;建国后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有民粹主义影响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苏刚;;瞿秋白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成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史晓宇;;浅议《论语》对党员干部素养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陈方刘;;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谷李炜;包装设计中书法应用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秀昌;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南开学报;2004年04期

2 刘林;冯友兰论哲学方法[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3 高秀昌;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赵德志;冯友兰的哲学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3期

5 张斌峰,张晓芒;冯友兰的哲学观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6期

6 胡军;反思·方法·境界——冯友兰哲学观探微[J];学术界;2002年01期

7 邓联合,徐建科;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J];学海;2005年03期

8 柴文华,马亚男;反思之反思——论冯友兰的哲学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金鹏;;哲学就是求好之学——冯友兰哲学观的解析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景林;;正负方法与人生境界——冯友兰哲学方法论引发之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支江;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喜珍;西方幸福观的理论形态及其嬗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陈晓平;冯友兰的境界说与未来道德哲学[J];江海学刊;1997年03期

3 荆学民,李旭炎;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南开学报;1999年02期

4 苗元江;幸福感:研究取向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陈秀丽,冯维;西方心理学幸福感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3期

6 张康之;;时代特征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J];学术界;2007年01期

7 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2期

8 邹琼;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2期

9 汪传发;天地境界:冯友兰的哲学信仰[J];中国哲学史;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超;自我批判和反思——建国后冯友兰对人生境界说的重新认识述析[J];理论探讨;2002年04期

2 程潮;人生境界说新构想[J];现代哲学;1997年03期

3 柴文华,李文远;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J];天府新论;2001年02期

4 李明;;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现代化的机缘与价值——以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为中心[J];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5 程潮;方东美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肖焱;;简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J];理论月刊;2010年05期

7 刘雷鸣;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启示[J];理论界;2004年05期

8 王斐;;解读冯友兰的“天地境界”[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郭瑞科;;人生境界及其客观基础——试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郭厚顺;;冯友兰人生境界思想及其思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大贻;;天人合一说和冯友兰的新理学[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所长 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N];光明日报;2011年

2 哲学所 李景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连君;生活境界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雪珍;试论张世英的人生境界说[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丁楠;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伦理意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石为壁;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D];郑州大学;2011年

4 易顺;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孙宇;“活东西”[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克政;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伦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建东;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关曼;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姚磊;论丰子恺散文中的人生境界[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尚晋波;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哲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8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