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_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能说只有主体才是“价值原”,也不能说价值只概括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只概括主体性的内容与尺度,而不能概括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不概括客体性。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双向作用)的产物,只有坚持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从主客体相互作用(双向作用)出发,才能科学地理解价值。
五、关系思维与单极思维
要使价值哲学从自发进入到自觉,关键是要以科学的理性思维为指导,科学地认识价值的本质。这就必须有适合价值哲学特点的思维方式。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价值范畴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也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要科学地理解价值,必须坚持全面的、彻底的关系思维。既要重视主体的作用,重视价值的主体性;又要重视客体的作用,重视价值的客体性;还要重视价值中介的作用,重视时间、地点或环境、条件的作用。必须反对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和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坚持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才能科学地认识价值的本质。西方主观主义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之所以在价值本质问题上陷入混乱,就在于其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单纯从主体情感、兴趣、欲望、需要等出发去理解价值所致;西方客观主义价值论在价值本质问题上之所以陷于僵化,则是由于其坚持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只强调客体的作用,强调价值的客观性,忽视主体的作用,忽视价值的主体性,忽视价值中介的作用,忽视时间、地点或环境、条件的作用的结果。二者的失误都在于单极思维。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价值是关系范畴,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主张从主客体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去研究价值问题,即主张用关系思维去研究价值理论。然而我国价值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观点却是满足需要论,认为价值决定于主体需要。如前所述,这种观点认为主体是价值原,价值概括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这一方面,概括的是主体性的内容和尺度,价值论是一种主体性研究,主体需要及其满足深刻地反映了主体性的内容和尺度,只重视主体、主体性、主体需要的作用,而忽视客体、客体性的作用,实质上是一种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其失误在于未能坚持全面的彻底的关系思维。
我国有些学者不承认价值是关系范畴,反对用关系思维特别是从主客体价值关系出发去研究价值理论,
[20]主张以人学为基础去研究价值论。他们认为,价值是人,[19]或者说人是价值的设定者又是价值本身。显
然,这种人学价值论或人道价值论是一种典型的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这种观点在价值本质问题上有两种表述:一种认为,价值是人对事物所作的评价,价值是人赋予的;[21]另一种认为,价值是人类所赞赏、
[22]所希望、所追求、所期待的东西。这两种理解基本上是相同的,因为所赞赏、所希望、所追求、所期
待的东西,就是评价所肯定的东西,实质上就是认为价值是评价的(肯定)结果。这种价值本质观乃是西方早就流行的一种主观主义价值论观点。把价值混同于评价,是西方主观主义价值论的认识论根源。反对关系思维,坚持以人学或人道价值论作基础去研究价值论,坚持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就会退回到广受人们批评的理论上混乱的陈旧的西方主观价值论的观点上去。有的学者自己也承认他的观点是主观价值论。这也说明,反对关系思维,搞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的思路是走不通的。同样,,搞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把价值视为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忽视价值因人、因时、因条件、因地或环境而异的情况,则是价值理论中僵化的思想,早已被证明是死路一条。西方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一度流行的客观主义价值论,到后来作为一个学派从价值哲学领域消失了,就是证明。100多年来价值哲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全面的彻底的关系思维才能科学地理解价值的本质。离开了关系思维,无论是搞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还是搞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都只能导致理论混乱或僵化,而不可能科学地把握价值的本质。
而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的本质,认为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感性活动过程,实践结果是这一过程的结晶,既包括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又包括了客体对主体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体现关系思维,达到科学地把握价值的本质的目的。
六、实事求是与唯主体论
纵观100多年价值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把实践引入价值论,从后果把握价值,采用关系思
维研究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或功效,这些思路都曾有学者提出过,甚至不少学者还高度重视实践,强调研究价值要采用实践思维、关系思维,但最后都未获成功,其故安在?
例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曾主张把实验法运用于价值理论,从实行以后的后果来验证价值,并且认为
[11](这样可以铲除主观主义或自我主义。
[11](价值。P717)他说得多好啊!但杜威却主张用智慧行动的后果的享受来界说P701)认为价值是智慧行动的后果的享受,也就是认为价值是用智慧调节行动产生的后果的享受。而智慧是主观的东西,所以他虽然重视实验法、重视行动的后果,最后还是陷入主观主义价值论。原因在于,杜威的哲学观是实用主义的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观,他的哲学观最终使他陷入主观主义价值论。
在价值哲学的历史上,奥地利价值学派的艾伦菲尔斯早在19世纪末就提出价值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但他认为这种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欲求的关系,[12](P33、34)价值决定于主体对客体的欲求,价值的基础是欲求。他在价值本质上持欲望对象说,这也是一种典型的主观主义价值论。
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也认为,价值是关系的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价值不是客体自身,不是客体所固有的,价值是由主客体的关系而产生的,并随主客体任何一方的变化而变化,也因时因地而变。他还认为,价值是同人类生活相关的客体的固有属性与评价它的主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功能,[23](P20)主张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去理解价值。他的这些见解是很有意义的。但他又认为价值是评价的结果,价值只能存在于一个人在一定时刻与客体发生联系时所体验的价值体验中。所以,他认为,每一种价值都是主观的,[23](P71)最后又陷入主观主义价值论之中,因而也未能正确把握价值的本质。
艾伦菲尔斯与牧口常三郎都认为价值是关系范畴,应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去研究价值哲学问题。但由于他们哲学观的局限,最终都陷入了主观主义价值论。由此可见,在价值哲学研究中,方法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哲学观。要使价值哲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要有科学的哲学观作指导。
我国一些学者高度重视实践,强调应坚持以关系思维去研究价值哲学,结果却陷入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实践的理解决定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不是把它当作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感性活动的实践去理解,因而未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但有的学者则认为,当作实践去理解,就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就是从主体性去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所以,他们认为主体是价值原,价值概括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作用这一方面,即主体性的内容和尺度。在价值问题和主体性问题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简单说来就是:在理论上,价值问题是主体性问题的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而主体性问题则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价值论研究是一种主体性研究,主张着重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理解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可见,从高度重视实践出发,作出上述结论,其思路就是对应当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理解为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主体性去理解。用这种思路来研究价值,就会认为主体是价值原,价值概括的是主体性内容与尺度,就必然会以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
认为价值论研究是一种主体性的研究,认为价值概括的是主体的内容的尺度,认为价值问题与主体性问题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这就是把价值与主体性等同起来了。这种看法能成立吗?首先,主体性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价值。事实无所谓善恶,而价值(正价值)必定是善的。其次,认为价值是一种主体性,就是认为主体性是天然合理的;实际上,主体性很复杂,并非天然合理。再次,认为价值是一种主体性,也与坚持价值的客观性相矛盾。诚然,主体不同于主观,主体性不同于主观性。但主体包含主观因素,主体性必然包含主观因素,绝不能把主体性等同于客观性。认为价值是一种主体性,必然会认为价值事实是一种主体性的事实,而不是客体性的事实。价值事实是主客体价值关系运动的后果的事实,当然具有主体性,同时也必然具有客体性。主体性事实是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客观事实。价值事实的确因主体不同而不同;但价值事实也“因物而异”,因时间、条件、地点或环境而异,所以,价值
事实也具有客体性。也应看到,在许多情况下,在价值关系中主体性居主导地位,即使如此,也不能无视价值事实的客体性。认为价值事实是主体性事实,而不是客体性事实,只有主体性,而无客体性,就是只重视主体的作用,而忽视客体的作用,实质上也是一种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
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感性活动,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但一些学者却把“当作实践去理解”,当作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从主体性去理解,认为主体是价值原,把价值论理解为一种主体性研究。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未能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理解实践和价值,这是我国一些学者高度重视实践,却作出与西方满足需要论相同的价值界定的根本原因所在。
100多年来价值哲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科学地理解价值,必须把实践引入价值哲学理论,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的本质。能否坚持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的本质,关键在于能否如实地全面地理解实践和价值。而要如实地全面地理解实践和价值,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离开了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尽管高度重视实践,高度强调用关系思维去研究价值问题,结果还是只从主体、主体性、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需要出发去理解价值,忽视客体、客体性、客体对主体的作用,陷入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不可能科学地理解价值的本质。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指导,是全面理解实践和价值,坚持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克服唯主体论和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使价值哲学从自发进入到自觉,科学理解价值本质的关键。只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价值哲学研究,才能使当代价值哲学走出困境,走上繁荣发展之途。
[参考文献]
[1][美]詹姆士.信仰的意志[M].转引自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3).
[2][德]文德尔班.哲学概论[M].转引自杜任之主编.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续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3.[3]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6]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7][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芬]冯?赖特.知识之树[M].陈波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10][美]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M].陆俊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美]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价值学导论[M].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12][阿根廷]方迪启.价值是什么—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邓小平文选(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4,1993.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韩东屏.“价值是人”及其意蕴[J].哲学研究,1993,(11).
[20]赖金良.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4,(5).
[21]韩东屏.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论[J].道德与文明,2003,(3).
[22]赖金良.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7,(3).
[23][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马俊峰,江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何蔚荣罗苹
No.4,2006,AcademicResearchJournal
MainAbstracts
ALookBackintoAxiologyintheLastCentury
WangYuliang5
Thedominantandbasictheoryofvaluephilosophyintheworldhasstagnatedandconfusedforalongtimeinthelastonehundredyears.Thephenomenonisnoticeable.Thepaperlooksbackintothevaluephilosophyofthelastonehundredyears,witharegardtoitsspontaneityandconsciousness,developmentorstagnation,strictnessorconfusion,andconcernedtheoretical-typevaluephilosophyandpracticalvaluephilosophy,relativethinkingandmonopolethink-ing,aswellasthewayofseekingtruthfromfactsorjustasubjectivetheoryetc..Itistorevealthecausesthatleadthevaluephilosophytosomedirestraitsandtoshowthewaytoextricatefromthedifficultposition.Itofferssomenewideatopushthedevelopmentofvaluephilosophystudy.
AStudyoftheMomentumfortheDevelopmentofSubjectiveThoughtinaViewofToday’sCognitiveScience
JiangNianyunandTuChenglin14
scognitivescience,thearti-Basedontextualstudyofthehistoryofsubjectivethoughtandnewdataabouttoday’
cledemonstratesthat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intellectualityandtherationalisanimmanentmomentumforthedevelopmentofsubjectivethought.Allthathasbeenprovedbytheembryologyofindividualthinking,thehistoryof
scognitivescience.sciencedevelopmentandtoday’
TheEvolvementoftheThoughtofEconomyEvolutionandItsTendency
YangHutao51
EvolutionaryeconomicsandNeo-classicaleconomicsareinfluencedbyearlysocialevolutionarytheory.Neo-clas-sicaleconomicshasinheritedsomeideasofsocialevolutionarytheory,e.g.teleologyandrationality.Anditbecamemainstreameconomicsinparticularbackground.Inthe1980s,therenaissanceofevolutionaryeconomicswasrelatedwiththeprevalenceofanti-rehabilitationtheory.ThecurrentevolutionaryeconomicsNEARhasamarkedtrendto-wardsnarrowevolutionbecauseofitsheritagefromtraditionaldichotomy.Thefuturedirectionofevolutionaryeco-nomicsistheevolutioningeneralsense.Itwillbreakthetraditionaldichotomyandestablishaneffectivelinkbetweenthenatureandthesociety.
OntheInfluenceofMoneyLaunderinguponNationalEconomySafety
XiaNanxin58
Thecrimethatproducesillicitincomebelongstouppercrimes,whilemoneylaunderingisapartoflowercrime.Thecrimeofdrugiscommonlycalledaslaunderingdrugmoney.Thecrimeofunderworldhasapopularnameoflaun-deringblackmoney.Andtheoffenseofsmugglingispopularlynamedaslaunderingsmuggledmoney.Thecrimeoflaunderingmoneyincludestwostages,i.e.launderingdrug,black,smuggledmoney,andinvestingthemoneyfromthecriminallaunderingtolawfuleconomy.Moneylaunderinghasascaledeconomiceffectbecausethereturnthatuppercrimeproducesisespeciallyenormous,anditisnoteasytobeharboredordisposedbyindividuals,soithasahugerisk,unlessturningtheillegalrevenuesintolegalizedinvestmentthroughtransferringaccounts,remittance,trusteeship,andcredit.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计划方案、外语学习、经管营销、教学研究、表格模板、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党团工作以及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