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现象学“当下”原则的考察
本文选题:生命哲学 + 现象学 ; 参考:《浙江学刊》2017年04期
【摘要】:哲学是关乎生命的学问。肇自胡塞尔的现代现象学的"流变"中,不依不饶地涌动着一股"面向生活世界"的"暗流"。胡塞尔晚期提出"返回生活世界"是其体现,海德格尔"生命与生存之间"的"生命哲学阶段"及其后继"转折"(1)亦不妨视为其显隐运作。到了以"处身之惑"中"自性自度"定位哲学的施密茨,这股"暗流"愈益彰显其来有自的生命力。如果允许我们将现象学视作西方哲学和文化在现当代之命运缩影,或可断言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生命的学问"之合流?以此为旨归,本文试图表明,新现象学的"当下"原则乃一种"当下-自反"意义上的现象学原则。从这种"生命哲学"与现象学合流的新视野来看,总体可视为危机(文化生命和个体生命双重意义上)产物的现象学思想与将为中国传统思想正名为己任的现代新儒家之"生命的学问"或有更深广的交错对话空间。
[Abstract]:Philosophy is the knowledge of life. From Husserl's modern phenomenology, the undercurrent of "facing the life world" surges indefatigably. Husserl put forward that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s its embodiment, and Heidegger's "stage of life philosophy" between life and existence and its successor "turning point"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its implicit operation. To Schmitz, a philosophy of self-determination in bewilderment, this "undercurrent" increasingly reveals its vitality. If we are allowed to view phenomenology as a microcosm of the fate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in the present and contemporary times, or can we assert the confluence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of lif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the "present" principle of neo-phenomenology is a phenomenological principle in the sense of "present-reflexive".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phenomenology, The overall idea of phenomenology,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oduct of crisis (in the sense of cultural life and individual life), and the "knowledge of life"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which will correct the nam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or has a deeper and wider interlaced space for dialogu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crisis (in the sense of cultural life and individual lif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CZX05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生命哲学:哲学人学的基石和核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2 黄承贵,何应敏(明雍比丘);水: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谢霄男;覃明兴;;简论天文哲学—生命哲学—文化哲学的辩证关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孙东山;李岩;;时间·生命·理想的浅思考——对生命哲学的思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4期
5 西尼德;周煦良;;德国的生命哲学[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59年11期
6 吴根友;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J];哲学研究;1990年05期
7 常丽媛;李广艳;;浅谈“儒释道”的生命哲学[J];学理论;2014年01期
8 吕有云;刘远飞;;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论纲——兼论传统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郭官义;;什么是生命哲学[J];哲学译丛;1985年04期
10 朱良志;;试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以“生”字为中心[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永标;;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高瑞泉;;“新唯识论”与柏格森生命哲学[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朱人求;王玲莉;;朱熹生命哲学简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胡慧莲;生命哲学:中国哲学发展的精神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曙华 南京大学哲学系;《周易》:中国文化传统价值之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剑英;孙思邈生命哲学思想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郭瑞科;《老子》生命哲学探析[D];华侨大学;2008年
3 韦毅;马克思生命哲学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4 宋德刚;论嵇康的生命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个体生命的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殷超;论老子生命哲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少宁;生命的绵延与理性的反叛[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浦衡;陶渊明的生命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兵;“中国哲学史”的编撰及“生命哲学”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许艳召;方东美生命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10 梁孟姣;老子的教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8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5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