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新建构——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逻辑结构

发布时间:2018-06-16 18:07

  本文选题:中国哲学 + 方法论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7年08期


【摘要】:中国哲学作为世界哲学中不可或缺的哲学理论思维形态之一,也唯变所适,要求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以交感为关节点,系统化、结构化,以适应大智能时代的需求。交感概念、范畴的智能价值,圆融美满地回应了中华民族"和实生物"的话题。中国哲学体系的各哲学概念、范畴之间由此范畴通达彼范畴之间,必须由交感联通、智能互应中介将彼此范畴互通互联起来,以成为完整的哲学逻辑结构。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既不是哲学家思辨的独撰,也不是千古的心传,而是中国哲学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哲学内在逻辑(整体的和谐性、传统的延续性、结构的有序性)的体现。
[Abstract]:Chinese philosophy, a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hilosophical theoretical thinking forms in the world, is also adaptable to change, which requires that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eoretical thinking should be systematized and structur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eat intelligent age. The concept of synaesthesia and the intelligent value of category respond to the topic of "harmony and real lif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system and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categories must be connected by synaesthesia, and intelligent reciprocal intermediary interconnects each other to form a complete logical structure of philosophy. The logic structure system of Chinese philosophy is neither a monologue of philosophers' speculation nor an eternal biograph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internal logic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 harmony of the whole, the continuity of tradition, etc. The embodiment of the order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浦国雄;五十年来日本的中国哲学·思想研究[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2 李红;分析哲学之于中国哲学的意义——全国第二届“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3 ;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点易学方向招生有关事宜[J];周易研究;2000年03期

4 赵剑英;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J];学海;2000年02期

5 安希孟;“冷点问题探索”与“中国哲学世纪”[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3期

6 韩进军;解读中国哲学的网上纽结——读《中国哲学范畴通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7 李铁映;致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05期

8 任继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J];中国哲学史;2001年01期

9 李存山,魏长宝;濯旧来新道问学——评《中国哲学范畴通论》[J];学术界;2002年02期

10 黄德昌;天人主轴 字义精微——评《中国哲学范畴通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桂钿;;研究中国哲学必须研究社会现实[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王兴国;;从中国哲学的实践特性看其当代价值[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锡蓉;;对“哲学”另一取向的追问——兼及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安乐哲;张燕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5 戴卡琳;;“中国哲学”:‘正名'还是‘姓氏'?[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许苏民;;明清之际中国哲学的突破[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黎文;;中国哲学在海外(一)[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8 贡华南;;论象[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焦虑[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苟小泉;;再论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长宝;“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洪修平 白欲晓;在借鉴中深化对中国哲学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2年

3 梁枢邋柳霞;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上)[N];光明日报;2007年

4 梁枢邋柳霞;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下)[N];光明日报;2007年

5 南开大学哲学系 李翔海;30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6 毛志辉 书评人;挑战学界关于中国哲学起源主流观点[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余之;新中国哲学的轨迹[N];光明日报;2000年

8 王晓朝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从哲学的希腊性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成中英 Cheng Chungying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英文《中国哲学季刊》创始人及总编 张小溪 采访整理;在英语世界呈现中国哲学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李景林;话语霸权与中国哲学的民族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淑敏;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中国哲学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东鹏;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D];山东大学;2012年

3 耿开君;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D];南开大学;1996年

4 金丽;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硕;《周易程氏传》的“感应”思想[D];山东大学;2015年

2 徐风;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吉钰佩;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语言学反思[D];湘潭大学;2012年

4 张力澎;试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支江;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毛国民;论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苏晓冰;梦与觉:中国哲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樊中泳;张东荪论中国哲学:知识社会学的进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姚毅敏;道观照下的人格进路之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10 李利欣;张子所造之道[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7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27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