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王”悖论

发布时间:2016-12-08 12:12

  本文关键词: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哲学”(philosophia)的思想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昌大学》 2009年

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王”悖论

张连富  

【摘要】: 在《理想国》第五卷,柏拉图在回应格老孔所提出的“正义城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主张:除非哲学家当王,或者王通过学习哲学成为哲学家,即哲学与政权完美结合,正义城邦不可能实现,城邦和人类都不可能摆脱邪恶。为了证明“哲学王”主张,柏拉图需要说明谁是哲学家,并说明哲学家是唯一适合统治的人。哲学王悖论就产生于柏拉图对哲学家的界定中,柏拉图的“洞穴喻”表明,上升到理智世界、掌握了最高的知识的哲学家不愿意回到城邦统治,就像走出洞穴的人不愿意回到洞穴一样。惟一适合统治的哲学家不愿意统治,不关心城邦和政治,这就是所谓的“哲学王悖论”。柏拉图要求立法者强迫哲学家回到城邦,强迫他们管理城邦事务,而哲学家统治时必须把统治当作一件必然或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本身就好的事情,那哲学家被迫统治是否违背了正义原则呢?柏拉图在第二卷开头曾指出正义是这样一种善:我们要它既因为它自身,又因为它的后果。柏拉图寻找正义,就是为了表明,正义本身就是善,正义对正义者自己是有利的,那么柏拉图为什么还强迫哲学家统治,强迫哲学家做一件本身不是善的事情?这是正义的吗?柏拉图为什么说要求哲学家回来统治是“对正义的人提出的正义的要求”呢?这些都是我们理解哲学王悖论必须讨论的问题。 我们如何来理解哲学王悖论呢?这个悖论显然不是柏拉图自己陷入的矛盾,也不是他试图避免或解决的矛盾,毋宁说,在柏拉图看来,“悖论”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柏拉图的目的是将“悖论”揭示出来,让它充分地展示出来。我认为,哲学王悖论本质上是哲学家身上的“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之间的矛盾,实践理性要求哲学家管理城邦,为他人和城邦谋福利,思辨理性则拉着哲学家脱离现实世界,脱离城邦和社会,上升到理智世界,“看”真实的存在和善的形式,追求自己的善。《理想国》讨论的是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所以我们也要回到“个人”来理解“哲学王”悖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02.2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引言6-10
  • 第2章 第三个浪潮与“哲学王”主张10-14
  • 第3章 谁是哲学家14-29
  • 3.1 哲学家的本质15-17
  • 3.2 哲学家的天性17-18
  • 3.3 哲学王的产生—善的学习18-23
  • 3.3.1 什么是善的形式?19-22
  • 3.3.2 哲学王为什么要学习善?22-23
  • 3.4 哲学王的培养23-29
  • 3.4.1 洞穴喻24-26
  • 3.4.2 哲学王学习的科目26-29
  • 第4章 为什么必须由哲学家来统治?29-36
  • 4.1 为什么只有哲学家才是真正的统治者?29-31
  • 4.2 哲学家如何统治城邦?31-32
  • 4.3 现实的挑战32-36
  • 第5章 “哲学王”悖论36-56
  • 5.1 什么是正义36-41
  • 5.2 功能论证和两种理性41-46
  • 5.3 短的路:实践正义和实践幸福46-49
  • 5.4 长的路:思辨正义和思辨幸福49-52
  • 5.5 回到个人:哲学家的困境或一般的人生困境52-56
  • 第6章 结语:浅谈“哲学”以及柏拉图的局限性56-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巍;;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哲学”(philosophia)的思想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1期

    2 王玖兴;《理想国》研究(节选)[J];世界哲学;2005年03期

    3 成官泯;;试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开篇——兼论政治哲学研究中的译注疏[J];世界哲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盈华;;“冶容诲淫”之逻辑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周方珠;论翻译与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方卿;;论洛克的政府理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陈义平;王燕;;论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内在逻辑生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国亮;;探析柏拉图“哲学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秦行音;;全球伦理思想及其共同道德价值观教育发展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8 朱法荣;;在场与幸福: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的伦理价值[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程莹珺;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戏剧共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聂伯葵;危机管理中我国新媒体与政府的良性互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世英;朱熹和柏拉图、黑格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3 潘诺夫斯基;姚晶静;;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J];新美术;1992年03期

    4 黄晓坤;;试评柏拉图的认识论[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5 雷红霞;;理性与正义——再论柏拉图的正义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吴龙桓;;第三只眼看世界——《黑客帝国》中的真实[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熊培云;从理想国到思想国——关于卡尔·波普尔的读书笔记[J];南风窗;2005年19期

    8 苏华;刘希裕;;柏拉图认识论图式评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路文芳;;试论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雷红霞;;柏拉图哲学中的理性与正义关系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俞志峰;;《马氏文通》与语言共性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孟二冬;;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陈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浅谈[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N];文汇报;2011年

    2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沈清松;[N];美术报;2007年

    4 贾玉峰;[N];陕西日报;2002年

    5 金克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N];光明日报;2008年

    7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陈蓉霞;[N];文汇报;2003年

    9 萧雪慧;[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张恒山;[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李华;尼古拉·库萨的内在性思想[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景强;外部解构—独白或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吴广瑞;如何追求幸福?[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松山;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韩燕丽;论柏拉图求善之路与孟子体善之路[D];山东大学;2012年

    3 万微;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柏拉图灵魂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耀星;从《理想国》看柏拉图的和谐社会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龑;论《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D];重庆大学;2012年

    6 周姗;由《斐多篇》简析柏拉图死亡哲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季曦;论柏拉图式的自由观[D];浙江大学;2012年

    8 孙建磊;柏拉图《国家篇》教育思想体系探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陈媛媛;柏拉图语言哲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哲学”(philosophia)的思想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8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