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对孔子的消化:以中国思想的轴心奠基为视域

发布时间:2018-09-11 10:14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在政治社会层面面临周秦之变,在思想与文明层面则面临着轴心奠基。这一奠基既要对上古政教传统进行集大成式的总结,又要开出不同于夏商周三代的新政教格局。孔子通过整理绍述《六经》而完成了对上古政教文明的总结,形成了绍述先王无法绕过孔子的局面,以致于此后的诸子学不得不面临如何回应、消化、处理孔子以切入中国思想与文明的轴心奠基事业。庄子对孔子的处理具有典型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将孔子与经学关联起来、确立经—史—子知识谱系的方式,使得孔子其人其学尊于诸子、有别于百家学;另一方面则是确立孔子作为后帝王时代的圣者的位格。这两个方面都指向一个共同结果:孔子既是三代政教格局的真正终结者,又是新的政教格局的奠基者。
[Abstract]: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ina faced the change of Zhou and Qin on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level,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axis of thought and civilization. This foundation should not only sum up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but also set out a new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pattern different from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Confucius completed the summary of ancient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ivilization by sorting out the six Classics, and forme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King of Shao Shu was unable to bypass Confucius, so that the subsequent scholars had to respond and digest. To deal with Confucius in order to cut into the axis of Chinese thought and civiliz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cause. Zhuangzi's treatment of Confucius is of typ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one hand, by associating Confucius with Confucian classics and establishing the way of class-history-sub-knowledge pedigree, Confucius' studi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all schools of thought; On the other hand, Confucius was established as the post-emperors of the Holy one. These two aspects point to a common result: Confucius is not only the true Terminator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but also the founder of the new pattern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古今中西视域下世界历史叙述的重建”(16JJD72000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与道德发展智库项目
【分类号】:B222.2;B2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述;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99四川崇州“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2 刘怡翔;孔子思想宜用几分法[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任荟;林建华;;论孔子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11期

4 郭瑞祥;孔子对鬼神的怀疑和否定[J];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5 张慧彬;孔子的致富观及其现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6 顾玉萍;浅谈孔子的创新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7 冯浩菲;孔子“愚民”辨[J];文史哲;2003年03期

8 魏仕庆;孔子心目中的圣人形象[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9 黄晓军;老子与孔子“无为”思想比较[J];华夏文化;2004年02期

10 尹砥廷;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子形象的三维透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军;;试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江朝源;;由改造思想想到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开j;;略论孔子[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陈增辉;;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及其现代生命力[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孔庆福;;21世纪需要一位新孔子[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韩跃红;王惠玲;;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演讲人 杨朝明;真实的孔子[N];光明日报;2010年

2 ;四问:当今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3 吴晓;重读孔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海电视大学教授 鲍鹏山;对孔子若干误读的辨正[N];北京日报;2013年

5 记者 付永奇 通讯员 李治中;省孔子学会周口分会成立[N];周口日报;2013年

6 佛山日报通讯评论员 梁德荣 佛山市作协副主席;为什么要看《孔子》?[N];佛山日报;2014年

7 赵家治;仁爱是孔子思想的精髓[N];吉林日报;2014年

8 佛山日报记者 王紫君;孔子思想指引世人向善向美[N];佛山日报;2014年

9 佛山日报记者 黎红玲;孔子思想有助于重塑道德体系[N];佛山日报;2014年

10 北溟;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2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军政;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朱俊艺;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春;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娜;孔子“孝”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孔令华;孔子“严事”人物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士银;孔子人格述论[D];兰州大学;2013年

5 马媛媛;孔子生死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李琼;孔子的生死观[D];湘潭大学;2012年

7 田园;孔子进退观及其践行[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高明文;试析茶山学视角下的孔子天命思想[D];延边大学;2015年

9 卢彦晓;孔子“义”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方浩铭;《檀弓》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3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3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