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发布时间:2016-12-31 07:39

  本文关键词: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

苏颖  

【摘要】:现代政治体系面向的是一个权力高度分化的社会,这意味着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的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其他子系统都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首先建立在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各自分离的基础之上。在互联网这个敞开的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内的公共讨论,也许能促进中国社会中一直缺乏的"公民德行"的培育,也许它正在构建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或者说促成传统中国文明中所缺乏的自主性的社会领域的构建。但是与之相对,互联网公共讨论中的政治派别的日益分化,也意味着社会价值的强烈对抗。在中国这种脆弱的国家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之下,甚至可能成为社会共识解体的征兆,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中国互联网的传播秩序应该维系对社会自主性领域的推进与社会共识的构建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学者伊尼斯(Harold A.Innis)这样描述媒介在文明中的作用:“也许可以假定,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的特征。或许可以说,它无孔不入的影响创造出来的文明,最终难以保存其获利和灵活性。也许还可以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周晓风;战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纪念抗日战争战争胜利60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金河林;同步与差异——社会进化论对于鲁迅与申采浩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5年03期

6 陈骏涛;百年中国文学悖论探议[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7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立,李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季节——从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变异谈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王桂生 ,胡宗斌;政治制度化与俄罗斯总统制[J];俄罗斯研究;1996年06期

10 金鹏;农业剩余: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对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9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晓文;失态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贾延祥;《洼地上的“战役”》批判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大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胡风文艺思想及人格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10 杨曙光;“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剑书;邱新有;;网络中观点表达的自由市场——兼论作为公共领域的QQ群组的个案分析[J];新闻知识;2011年07期

2 仝菲;;从时间变迁看报刊构筑公共领域的变化——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南方周末》评论版为例[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3 朱佳佳;;SNS能否开启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渠道[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4 颜笑漪;;浅谈报刊公共领域的作用[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5 汤菁;;《大公报·文艺》的“公共领域”雏形[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6 王强春;;博客乌托邦:消失的公共领域[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4期

7 袁琳娜;;《南方周末》与公共领域建构——以《南方周末》三次转型为线索[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8 夏倩芳;黄月琴;;“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传媒研究的检讨:探寻一种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传媒研究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5期

9 李帆;刘昕明;;微博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关系思考[J];新闻传播;2011年06期

10 沈晓梅;;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晓波;;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雷润琴;;对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公共性解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刘洪岩;马宇歌;;找骂:走进“范跑跑”——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刘启亮;;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会计准则配置格局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澄军 澄武;[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詹献斌;[N];河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黎;[N];美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阎蓉 实习生 刘静怡;[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张庆熊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基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汪涛;[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韩震;[N];学习时报;2007年

8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李华;[N];苏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媛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甘阳 整理 孙璐璐 常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翀;公共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迎春;环境传播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春媚;“审美经验”再认识[D];扬州大学;2011年

5 赵高辉;公众视角下网络的政治作为[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8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汇;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吴建军;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管制:一个产权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妍;我国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琤;论微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雅洁;《观察》周刊与民国时代公共领域的建构[D];暨南大学;2010年

5 刘义强;街区社会公共领域的消逝:汉正街,1949-1956[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金立群;“五四”精神的孵化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佳佳;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汪惟娟;社区民间组织:从内部效应走向外部效应[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硕;论社会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曾丽红;当代时评的勃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8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