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何谓朱子学”——一种可能的阐发途径

发布时间:2019-01-10 15:28
【摘要】:对于"朱子学"概念的厘定和把握,必须区分其学说体系的历史开展的时空层面与其学说义理自身的逻辑开展层面,并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全面地阐发之。通过对"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的主体,以及时空演化与历史开展的分析、考察,"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其主体实际上不仅仅限于朱熹个人,也包括朱子门人与后学,远至近现代对于朱子学的继承和阐扬多有助缘的朱子学者都应当被纳入到这一范畴里面。"朱子学"外延影响范围也不仅局限于中国,而且及于全世界。又由"朱子学"作为一门蕴涵无穷思想和精神智慧的学问,更显发出作为一门体系学问所具有的发展性与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Abstract]:To determine and grasp the concept of "Zhu Zi",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aspect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is theory system from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of his doctrine itself, and to expound it comprehensively from such two leve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u Zi study,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body of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u Zi study is not only limited to Zhu Xi, but also includes Zhu Zimen people and postschool. Zhu Zi scholars, who are far from modern tim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is category,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Zhu Zi's studies. " The extension of Zhu Zixue is not only limited to China, but also to the whole world. As a subject of infinite thought and spiritual wisdom, Zhu Zixu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nd multi-disciplinary synthesis as a branch of systematic learning.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
【分类号】:B24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先文,詹向红;安徽省朱子研究会2005年年会纪要[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宇,陈安金;论南宋后期科场中的朱子学和永嘉学[J];哲学研究;2005年02期

3 张品端;;朱子学与构建和谐社会——朱子学与和谐社会论坛综述[J];哲学动态;2006年02期

4 徐公喜;;《朱子学提纲》之朱子学精神[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韩东育;;“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方眉;;“东亚朱子学的现在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7 陈名实;;清治以后台湾朱子学的兴起[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禾子;;2009年皖、闽、赣联办朱子学术研讨会将在上饶市召开[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麻玉霞;张海峰;;“朱子学”略思——读钱穆《朱子学提纲》有感[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朱子学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学术研讨会会讯[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穆;;朱子矗立中道[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陆华珍;;朱子学东渐及其朝鲜化的过程[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品端;;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朱荣元;;借鉴朱子治家智慧 构建和谐社会基础[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5 黎昕;赵妍妍;;当代海外的朱子学研究及其方法[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方彦寿;;朱子学与两岸文化的互动——以“朱子学与两岸论坛”为中心的历史回顾[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品端;;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8 胡道静;;朱子对沈括科学学说的钻研与发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孙明章;;朱子学的历史命运[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赖功欧;黎康;;论钱穆的朱子学[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劲松;扎实推动朱子学研究[N];安徽日报;2010年

2 李文超 谢源泽;“朱子文化与现代文明”论坛举行[N];闽北日报;2013年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首席专家、厦门大学教授 朱人求;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 陈来;格物致知对通识教育的启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金秋明 许怡平;朱子学研讨会 在宜召开[N];安庆日报;2010年

6 演讲人 朱杰人;朱子家礼的现代演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记者 程曦 通讯员 李丹婕;清华国学院共办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新清华;2010年

8 记者 王洪波;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儒学史·宋元卷”主持人、清华大学教授 陈来;中韩朱子学比较研究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严佐之;构建“整体、通贯的朱子学”研究文献大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2 赵文源;朱子《易》注考源[D];浙江大学;2009年

3 尉利工;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刚;朱子学传入朝鲜半岛研究(1290-1409)[D];暨南大学;2012年

5 郭锋航;明初朱子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秋;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代湘;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D];南开大学;2002年

9 黄晓荣;新朱子学还是阳明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丽敏;作圣之功[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根东;朱子“礼”论[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星;论朱子学官学化的原因[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锡洪;朱子鬼神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宏涛;元初朱子学流衍考[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徐国明;朱子“格物说”别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姜婧;儒家朱子学と中日近世家族制度の形成にっぃて[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孔清清;再论燕岩的朱子学认识[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逢涛;度正及其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刘盼;日本学者对宋学及其形成的认识[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小婷;人物性异—朝鲜儒者韩元震对朱子性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06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406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