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的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念
本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1年
总体的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念
董荣霜
【摘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物化的广泛渗透,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作为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总体性被物质世界所淹没,精神世界逐渐远离人的世界,物化成为人乃至整个世界的特征,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总体性逐渐消解。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呼唤人性的复归,追求总体的人,他们认为只有总体的人才是自由自在、全面发展的人,这种以人为本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扬。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对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坚持批判、辩证的原则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一部分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的产生与当代影响;第二部分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异化理论和批判精神;第三部分分析了人的现实的存在困境:物化与单向度的人;第四部分探讨了人的理想的存在状态:健全的社会与总体的人;第五部分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战略,提出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途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08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康之;历史的总体与结构的总体──卢卡奇、阿尔都塞总体范畴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3 张一兵;戈德曼:缝合应该和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思基;简评戈德曼动态的总体性功能结构历史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孙伯鍨;关于总体性的方法论问题:评卢卡奇(早期)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刘放桐;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9 陈学明;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10 欧阳谦;;从文本到文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路径问题[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光,陈湘君;“解放想象力”:创造《聊斋》的“美学向度”[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2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李尚明;;简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陈燕君;;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意蕴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丁增锋;史翠婷;;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许徐;;解读“韩流”:一次成功的文化转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志红,黄志斌;全球化境遇中的社会“和文化”走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王志红;;走向共识:东西方文化对社会和谐的诉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任暟;;差异与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沛萍;;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周冬梅;;民间舆论交流的负面效应及对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赵本义;;科学发展观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转换与创新[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6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董金平;;作为社会的身体——女性身体改造的质询与批判[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8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苗苗;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雨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仰海峰;马克思的历史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3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哲学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升;试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2 金光俊;孙纯良;;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3期
3 严亚明;浅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J];孝感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陈江波;对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认识[J];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杨春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回顾与反思[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陈学明;;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7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8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理论的兴衰:20世纪80年代以前文化理论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5年00期
9 罗富尊;;祛除独裁的阴影——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模式解读[J];兰州学刊;2007年04期
10 姜建强;“西方马克思主义”归属问题之我见[J];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志;;朝向21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张峰;;21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向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浅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4 张一兵;;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5 张翼星;;20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姚大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7 陈学明;;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章仁彪;;“全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性——“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学明;[N];北京日报;2010年
2 穆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罗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仰海峰;[N];学习时报;2009年
5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先达;[N];北京日报;2007年
6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陈学明;[N];人民日报;2010年
7 李其庆;[N];浙江日报;2005年
8 ;[N];辽宁日报;2006年
9 王凤才;[N];学习时报;2004年
10 仰海峰;[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罗富尊;在自由和平等之间[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怀玉;现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D];南京大学;2003年
5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7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兵;关于异化问题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2 梁海礁;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海军;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王秀芬;哲学的总体性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孙石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今全球化之批判性反思[D];武汉大学;2005年
8 耿鹏涛;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视域下的和谐社会解读[D];兰州大学;2009年
9 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鑫;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黑格尔哲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4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