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的“至乐”思想
本文关键词:浅论庄子的“至乐”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乐是人本身的一种追求,世俗之人以世俗之乐为追求,而庄子否定了色声的享受、富贵善寿等世俗之乐,认为这些世人追求的快乐并不能养活身心,由此,庄子提出的“至乐”的思想,“至乐”实为无乐,而无所不乐,它超越了哀乐本身,可以说不以乐为追求,这种乐实为一种无为的智慧,做到与道冥合方能实现。“天乐”也是庄子提倡的乐,它实质上与“至乐”相同,都是最高的快乐。“至乐”“天乐”都有无为的意蕴在里面,而《庄子》中的“逍遥”按郭象注是“无为而自得”之意,所以“至乐”与“逍遥”有相通之处,逍遥才是庄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无所为而游于世,在这里哀与乐的问题自然得到了消解,而不需要另外寻找一条快乐之路。 “至乐”的思想有其必然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道,就是与道契合,道在《庄子》中是至高无上的概念,统摄世间一切事物的。《庄子》中的“道”实际是就是“一气之化”的思想,明白了人不过是大化流行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无乐可乐了,偶然成为人形,也不足取乐,只有随顺“万物皆化”的大道,方可获得“至乐” 达到“至乐”的方法是“心斋”“坐忘”,“心斋”的功夫着重在一个“虚”字,“坐忘”的功夫着重在一个“忘”字,“虚”和“忘”都是庄子希望达到的一种心灵状态。 文章最后,把庄子的“至乐”与孟子的“乐”的思想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比较浅显地看出二者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中也可以略微地看到儒家与道家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发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庄子 至乐 逍遥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至乐”的意义诠释8-16
- 一、俗乐非乐8-10
- 二、至乐、天乐10-12
- 三、逍遥自适12-16
- 第二章 “至乐”的终极依据16-28
- 一、道16-20
- 二、一气之化20-28
- 第三章 “至乐”的实践功夫28-36
- 一、心28-30
- 二、心斋30-32
- 三、坐忘32-36
- 第四章 “至乐”与孟子“乐”的比较36-41
- 一、孟子“乐”的内涵36-38
- 二、孟庄“乐”的比较38-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谭黎明;;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兴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奎英;;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浅论庄子的“至乐”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