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冯友兰道德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3:49
【摘要】:中国的哲学是重整体的,自从诞生起就从整体把握宇宙人生,将哲学、政治、伦理融为一炉。冯友兰自称是接着程朱理学讲的,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中国哲学的特点,即将哲学和伦理思想融合在一起,绝大多数人知道哲学家兼哲学史家的冯友兰,而很少谈及做为伦理学家的冯友兰。冯友兰的新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期中在抗日战争时期写成的“贞元六书”,不但奠定了冯友兰哲学家的地位,其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通过挖掘这些思想,不但对研究冯友兰思想有所增益,更对构建当今的道德文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篇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冯友兰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及其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任何思想都不能凭空产生,都有着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近代的中国多灾多难,内忧外患是冯友兰创作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冯友兰的道德观。“人性论”一直以来是伦理学家关注的头等大事。做为哲学家的冯友兰,在新理学体系中更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回答完人性本善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提出了人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即人是理性的,人完全可以以理化情,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觉解”,没有觉解的人生犹如黑夜,人有觉解便犹如黑夜里有了光。冯友兰将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人们自觉提升自己的境界指明了方向。是非对错也是伦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冯友兰将人的道德行为分为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和非道德的行为,理清了是非对错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显示出了一个哲学大家的高明之处。冯友兰始终关注人伦日常,在《新世训》中又很明确地指出了平常人的道德标准,虽然冯友兰对这部书的评价并不高,但毕竟是一个哲学家的自谦,实际上《新世训》里提出的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是处世之术,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很有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归纳总结冯友兰道德观的特点,指出其现实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6;B8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军;于禄娟;;西方哲学反思性的历史演变[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刘忠良;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7 苏岩;;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8 黄瑜;"和"与儒家传统精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燕伶;;从“格致”论看朱熹的科学理性精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丽;;“上苍”一词的词义变化及其英语翻译探讨——以“感谢上帝,感谢上苍”英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潘畅和;;浅析中国与朝鲜的“气”哲学传统[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晓颖;自由启蒙与理性批判——康德启蒙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洋;“局外人”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付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云;王阳明“本体——工夫”论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晓文;失态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05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05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