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道德体系构建中的“志”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1:41
【摘要】:“志”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在先秦儒家道德体系构建中有着重要地位。先哲肯定了人的“志”是天所授予、人性内自含的,“志”是“道”的体现。“志”范畴贯穿于人求知为学、修身立德、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过程。“志”既是人心的主宰,又是德义的府邸。内修仁德,外行义举,是人作为道德主体觉醒之后表现人内在属性的价值诉求。“志”是“仁”存在的载体,空有概念和信条而无处安放,“仁”便无法变成一种有生命的道德体。“志”是“义”举产生和实施的落脚点,如果脱离了“志”的指导性来要求人的行为合“义”,那么这种“义”的实践便只能始终在道德实践的道路上徘徊而找不到归宿。“志”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明志是人醒悟心灵本真状态、昭明天理的必由之路;尚志是居仁由义,仁者爱人的自我认同;笃志是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返本开新。“志”的存在依托于“仁”,仁者,爱人。爱人先要爱己,爱己要在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共同约束中立志、守志、笃志来实践君子人格之修养,爱人要由内而外“吾老吾幼”,以实现“慈保庶民”的道德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德体系构建过程的梳理来分析“志”范畴在先秦儒家道德体系中的地位,探讨“志”范畴在道德主体觉醒中的作用,明确“志”范畴对道德实践过程的指导,并总结这一范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2;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军;儒家道德实践界说[J];湖湘论坛;1999年01期

2 张云莲;;对儒墨两家义利观的再认识[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张德强;儒家的仁爱思想与人类仁爱社会理想[J];兰州学刊;1996年06期

4 吕如峰;;理论研究纯粹化——浅析志、功二元化对道德实践的制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洪树华;近百年来“诗言志”阐释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5期

6 孙以楷,谢阳举;儒学“自我”的发展历程[J];学术界;1994年05期

7 张俊钦;;“仁爱”与“兼爱”的分立——儒墨异同疏解[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2726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6585.html

上一篇:梁济思想探析  
下一篇:论休谟的因果思想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