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评析

发布时间:2020-09-27 13:11
   技术决定论是一种国际思潮,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的战略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描述了当前世界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阐述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科技的兴起引起经济社会形态的变革,促进人类的思维和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变革,提供了科技信息和新的发展战略等。但是,他把人类文明的变革称为浪潮,推动浪潮前进的是科学技术革命,提出“技术决定论”,并指出技术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得出“技术社会形态论”,这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论相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源泉。 辩证的分析当代西方社会的文明成果,坚持扬弃,借鉴其合理成分,必然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理解和分析托夫勒的技术社会形态论。基于这种观点,文章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章,对“技术社会形态”的思想来源进行理论探讨。主要解释了技术的内涵及其马克思的技术观,并对国内外主要技术社会形态思潮加以述评。 第二章,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解析。本章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托夫勒的技术浪潮论;二是,托夫勒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颠覆性重构。 第三章,对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批判:社会形态理论的根本分歧;社会发展动因的差异;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分析。 第四章,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理论得失。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它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对托夫勒的理论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分析批判其错误的观点,借鉴其合理的成分。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0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技术社会形态"的思想探源
    第一节 "技术"内涵的初探
        (一) 马克思视野中的"技术"概念
        (二) "技术"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主要技术社会形态思潮评述
        (一) "技术社会形态"与"技术决定论"的辨析
        (二) 西方主要技术社会形态理论
            1、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3、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
        (三) 国内学者的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概述
第二章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解析
    第一节 托夫勒的技术浪潮论
        (一) "第三次浪潮"的思想内涵
        (二) 以技术决定论为核心的科技乐观主义价值取向
    第二节 托夫勒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颠覆性重构
        (一) 从马克思主义到非马克思主义
        (二) "知识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 对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批判
    第一节 社会形态理论根本分歧
        (一) 划分社会形态的区别:生产力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
        (二) 两种制度的"趋同"导源于技术决定论
    第二节 社会发展动因的差异
        (一) 唯物主义的历史一元论与"历史多元论"
        (二)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分析
        (一) "偶因论"与唯物史观的对立
        (二) 社会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第四章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理论得失
    第一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理论意义
        (一) 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二) 多元文化的共存
    第二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实践意义
        (一) 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
        (二) 提供了科技信息和新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局限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硕;技术决定论浅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茵;技术决定论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4年11期

3 宋荣,宋琴,李成军;略论科学技术决定论[J];理论月刊;2003年02期

4 陆江兵;中立的技术及其在制度下的价值偏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5期

5 牟焕森;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6 蔡翥,石侃;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与马克思的对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崔永军,任来成,陈艳慧;由“技术决定论”引发的思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8 田小飞;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虞崇胜;文明的科学涵义探微[J];学术界;2003年01期

10 李三虎;技术决定还是社会决定:冲突和一致———走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理论[J];探求;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永红;技术认识论探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燕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伯明;关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当代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金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陈群;亚当·斯密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7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7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