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对笛卡尔“我思”和“我在”关系的各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9-29 17:55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找到了一个所谓的阿基米德点“我在”,并以“我在”为基础来建立他的知识理论,“我在”不仅是笛卡尔哲学的起点,甚至可以看作是近代哲学的起点。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笛卡尔看作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因此,澄清笛卡尔哲学的这个起点对于理解笛卡尔哲学和近代哲学很重要,只有在“我在”是怎么得来的这个问题得到澄清之后,我们才能获得对于笛卡尔哲学一个清晰且合理的理解,因此本文将回到《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第二个沉思去,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澄清笛卡尔的“我思”和“我在”的关系,澄清“我在”是如何得来的这个问题。文章主要采用分析笛卡尔文本的方法,在对笛卡尔文本合理解释的基础上,对哲学史上有关笛卡尔“我思”和“我在”的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将各种观点的论证呈现出来,分析其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在这个过程来澄清笛卡尔的思想,澄清笛卡尔的“我思”和“我在”的关系。本文首先进行前提性的说明,澄清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概念。首先澄清的是“我是,我在”(Ego sum,ego existo)与“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的关系,笔者将从两个角度论证,应当以“我是,我在”(Ego sum,ego existo)作为“我思”和“我在”关系的标准。接下来,文章分别讨论哲学史上五种关于笛卡尔“我思”和“我在”关系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推论诠释,其中包括有三段论推理和推理规则的诠释,在呈现了该种解释的论证结构之后,文章基于对笛卡尔文本细节的分析和对笛卡尔哲学整体脉络的论证,反驳了这种解释。第二种观点是黑格尔式的诠释,黑格尔式的诠释经过澄清最终都只是黑格尔的观点,即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思想来解释“我思”和“我在”的关系,而黑格尔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是笛卡尔的想法,黑格尔认为笛卡尔在“我思”和“我在”关系上,笛卡尔“仅仅诉诸意识”,文章进而分析了“仅仅诉诸意识”的含义。第三种观点是践言性诠释。这是芬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欣提卡提出的观点。欣提卡从逻辑学和日常语言哲学角度出发,提出践言一致性诠释,文章重新呈现了欣提卡的论证思路。第四种观点是国内最为流行的直观诠释,文章先澄清了笛卡尔直观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呈现直观诠释的论证,然后再基于对笛卡尔文本的分析,从笛卡尔哲学的整体角度来思考直观诠释,指出直观诠释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导致一个循环,而这个循环又不可能是笛卡尔故意为之的。文章在最后一部分讨论了第五种观点,即现象学的诠释,这种诠释之所以能站得住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笛卡尔的“我思”是一个含义很丰富的概念,这个“我思”不仅包含理智直观的思维,还包括意识的一切形态,这使得我们可以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解释笛卡尔的“我思”;二是现象学的意识理论相对于别的哲学派别的观点,更长于论证主体自身的被给予性,因此在以现象学的意识理论来解释“我思”和“我在”关系的时候,就避免了其它解释可能引起的问题。然而这种解释也有过度诠释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解释可能是在为笛卡尔论证,而非笛卡尔本人的论证,但是通过合理解释,我们发现这将是解释笛卡尔“我思”和吧“我在”关系最好的方式。梳理和分析这些讨论,有助于澄清笛卡尔的“我思”和“我在”的关系,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去澄清别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澄清帮助我们去理解笛卡尔的“我思”和“我在”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进而帮助我们去理解笛卡尔的哲学和近代主体性哲学。
【学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565.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预备性的说明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是“我是,我在”(Egosum,egoexisto)还是“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
第二章 推论诠释
    第一节 三段论的诠释
    第二节 推理规则的解释和分析判断的解释
第三章 黑格尔式的诠释
    第一节 什么是黑格尔式的诠释?
    第二节 黑格尔的解释的本质
第四章 践言性诠释
    第一节 对践言一词的说明
    第二节 什么是践言性诠释?
第五章 直观诠释
    第一节 什么是直观?
    第二节 “我在”与直观
    第三节 直观诠释的问题
第六章 现象学的诠释
    第一节 对笛卡尔“我思”的重新解读
    第二节 现象学的诠释及其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路;;上帝的名字及其翻译[J];世界哲学;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光玉;论对笛卡尔“我思”和“我在”关系的各种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