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0-10-21 03:17
   80年代以来,围绕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体系框架和理论内容问题,国内哲学界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对“本真”马克思的解读。虽然至今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本真”精神的表述仍存在论争,但是学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实践问题是传统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切入点、是马克思哲学新的生长点,“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基本的特质,也就是说,“实践”已经成为国内学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抓手。大体来看,这20多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所进行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实践诠释学、交往实践观、实践生存论。从表层上看,这些观点涉及的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称谓”问题,但是从实质上看,却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践性内涵的问题。 实践性并不是马克思哲学所独有的,对实践的关切是一切哲学的根本,只是由于切入实践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哲学实践性的内涵才互有差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实践”主要是指躬行“践履”的道德体认,哲学的实践性就表现为“中国文化生命所结晶成的那套实践的学问”;在古希腊哲学中,“实践”主要是指伦理意义上的实现人的幸福的过程,哲学的实践性就相应地表现为追求善的伦理的内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实践”主要是指精神活动或生活活动,哲学也就表现为“关于”精神实践或生活实践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对实践的切入方式、方法不同于以往,实践不仅是马克思思考与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马克思哲学体系之中,蕴含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构成马克思哲学的真义,是马克思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或对马克思哲学的错误解读相区别的标杆。因此上,我们说马克思哲学有着独特的实践性内涵。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首先从实践概念、实践结构、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四方面来分析、确定“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说明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独特内涵首先是通过落实“实践”这一范畴的意蕴与地位才得到了真正的彰显;紧接着,笔者用大篇幅的笔墨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不但表现在“实践”的独特意蕴上,更表现在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观上,表现在它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的哲学使命感和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的价值功能自觉上,表现在他的哲学的自始至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这是因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改变了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改变了哲学问题的提法和探讨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于以往旧哲学的哲学观,决定了马克思哲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哲学的价值功能与旧哲学截然不同;同时,由于历史性是实践的内涵和本性,它使实践有了历史的生成性和现实的具体性,马克思哲学所承担的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的历史使命也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载体才能得到充分的昭示和实现。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由此,笔者就以充分的理由说明了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独特内涵,论证了马克思哲学即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础,以变革现实为途径,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的历史实践的哲学。 马克思开辟了哲学历史的实践论转向。马克思之后,哲学的实践性在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阐发思路。在现代西方哲学对技术、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中,主要形成了葛兰西和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念的、形而上的实践哲学观,萨特和阿尔都塞的个体实践观和理论实践观,哈贝马斯和阿伦特的交往实践观,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生存实践观四种对于实践性的阐发思路。中国社会有着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因而哲学实践性在中国也就有不同的阐发向度。毛泽东初步体系化了实践观,他比前人更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要“立足于新的实践”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提出“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观。中国的哲学界,也出现了一片新景象,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觉到实践意义的哲学,始终充盈着对现实实践的关照精神。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实践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关于实践的任何哲学思考都必将首先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实践,并且必须从实践的普遍历史进展规律性中为这种现代化过程提供必要的哲学批判武器。作为具有鲜明实践特征的哲学理论,马克思哲学要真正关照现实,要实现其实践性,就必须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实践、获取新的理论资源和转变叙事模式,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内涵问题的呈现
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1. 中国传统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2. 古希腊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3. 德国古典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二、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内涵
    1. “实践”范畴的独特意蕴
    2. 哲学观的实践性
    3. 真理观的实践性
    4. 历史观的实践性
三、马克思之后的哲学对实践性的阐发思路
    1. 现代西方哲学对实践性的阐发向度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性的发展思路
四、马克思哲学实践性的现实启示和发展动向
    1. 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
    2. 获取新的理论资源
    3. 转变叙事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9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9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