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心学的儒释之辨
发布时间:2020-11-02 22:46
长久以来,陆象山心学一直被学界误认为是融合禅宗思想而形成的。但本文的作者却从象山的家庭环境,以及其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的思考处入手,得出了象山心学是孟子心性之学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发展变化在从程明道到陆象山的学脉传承中清晰可见,朱子与象山的分歧只是立论重点不同,而并非对立的两个系统,这属于宋明理学内部的争论,决不是儒、禅之争。 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思想自然与禅宗有很大的区别。在本体论方面,象山心学将心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相提并论,为心、性赋予了具体的伦理道德内容,而佛教禅宗所说的心性则只是无善无恶、空幻虚无的清净自性。在人性论上象山的蒙蔽说是以孟子的性善说为基础的,从遵循天理和跻圣跻贤的可能性角度去说明人性,佛禅则是以无善无恶的“性空”说为基础的,是从断灭惑见与烦恼以及成佛的可能性角度探讨了人性问题。在认识论上,象山心学所针对的认识对象和认识目的是以人伦纲常为内容的“天理”,推崇的认识论境界是对人伦纲常的完全自觉的体认和把握,使它不受到任何人欲的影响。佛教禅宗的认识对象和认识目的却是“性空”之理,认识境界是破执著,将一切视之为空。 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在本体论、人性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同之处,必然使它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产生出强烈的分歧。导致了象山心学重视于义、公,主张积极“经世”、“济世”,视生死为自然所以乐生而淡死,而佛教禅宗只为私、利,主张消极的“出世”、“避世”,视生死为虚幻所以苦生而憎死的不同观点。 面对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无论在核心本质还是具体表现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应当可以得出,那些指责象山为禅的人不是浮光掠影就是因心胸狭窄而造成了偏见。象山心学绝非所谓的融合而成,它已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创新和拓展,它真正使儒学走向具有强烈人伦色彩的圣哲之路。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24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象山心学的形成机缘
1.1 家庭环境
1.2 科举之弊
2. 朱、陆的学术分歧
2.1 “鹅湖之会”是朱、陆宋明理学内部冲突公开化的起点
2.2 二程的学术分歧
2.3 心学的发展过程
2.4 朱、陆分歧非儒、禅之争
3. 象山心学与禅宗之异同
3.1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本体论上的差别
3.2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人性论上的差别
3.3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认识论上的差别
3.4 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的具体差异
3.5 象山对待佛学禅宗的态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古籍
专著
论文
附录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7686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24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象山心学的形成机缘
1.1 家庭环境
1.2 科举之弊
2. 朱、陆的学术分歧
2.1 “鹅湖之会”是朱、陆宋明理学内部冲突公开化的起点
2.2 二程的学术分歧
2.3 心学的发展过程
2.4 朱、陆分歧非儒、禅之争
3. 象山心学与禅宗之异同
3.1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本体论上的差别
3.2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人性论上的差别
3.3 象山心学与禅宗在认识论上的差别
3.4 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的具体差异
3.5 象山对待佛学禅宗的态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古籍
专著
论文
附录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宏玉;陆九渊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6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