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网络空间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1:3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网络空间、网络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广大学者的注意,然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仅是局限于探讨网络空间本身的特性和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全新的地域对个人的影响,忽略了个人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对网络空间自身的结构重塑。卡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目光到了应该转向网络空间自身结构的塑造问题了。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人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实践活动,这一以一贯之的主线。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主体性和从主体性出发来理解实践,这是我们研究主体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所以,对于实践的理解成为我们探讨网络空间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们的对象化的活动,包括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内容。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我们指出在网络空间中人作为主体其主体性并没有被消解,人的活动仍然是一种实践活动即:“虚拟实践”。在网络空间中人们通过主体客体化:在网络空间中人们不断重塑自我,确认主体;客体主体化:身体不在场导致的网络空间结构的平面化和网络人际互动塑造的时空结构。使得网络空间中网络与主体的互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突显了人的主体性。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网络问题的现状与主体性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网络空间·人的活动·后果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社会性及其特性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人的活动及后果
第三章:实践、虚拟实践、主体、客体
    第一节: M·波斯特与笛卡尔的主体
    第二节: 主体与实践
    第三节: 虚拟实践—网络空间中的实践形式
第四章: 网络与主体互塑下的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突显
    第一节: 客体主体化—重塑网络主体
    第二节: 主体客体化—网络空间的重塑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主体性与客观性──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及其内在统一[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丁严;;信息网络视野下人的主体意识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8期

3 徐从辉;;网络媒介语境下新世纪城市文学的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0年12期

4 张延伟;;浅析网络“恶搞文化”的成因——由国产电影大片屡遭“恶搞”谈起[J];电影评介;2006年24期

5 刘丹鹤;;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建立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国际专家会议在京举行[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4期

7 张果;董慧;;自由的整合,现实的重构——网络空间中的秩序与活力探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1期

8 张海源;浅论主体性及其存在方式[J];哲学动态;1991年10期

9 周涛;丁道群;;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10 胡是平;;独立策展的网络策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3 谢俊;虚拟自我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10 王善平;资本主体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乃龙;网络空间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熊仁松;论鲍德里亚媒介理论中的大众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丽敏;虚拟社会中人的自由[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瑞玲;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李好志;高中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光强;课堂文化中学生的主体性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6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6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