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理论

发布时间:2020-11-10 20:05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的唯理论哲学家,同时又被认为是《圣经》历史批判的奠基人之一,但后一点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参照斯宾诺莎所著《神学政治论》及其相关著作,并结合当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将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分成两个前后相承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包括对《圣经》所含有内容——奇迹、启示、神律及宗教仪式等——的批判以及对《圣经》解释方法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理论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探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对斯宾诺莎《圣经》历史批判的缘由及方法进行了探析。斯宾诺莎对《圣经》进行历史批判,一方面是为了揭露当时神学家们的偏见,这种偏见既涉及到基本的宗教教义,也涉及到对待《圣经》的态度。对神学家偏见的批判是斯宾诺莎整个《圣经》批判的主要目的,同时还渗透在其对《圣经》各个方面的批判之中。斯宾诺莎认为神学家的偏见不仅会误导人们的思想,使人不能进行正常的哲学思考,而且这类神学家还将其偏见应用在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上,甚至不惜曲解《圣经》,为己所用,从而使危害得以散布扩大。斯宾诺莎对《圣经》进行批判的第二个缘由是反驳人们对其无神论的指责。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无论在神学观还是在宗教观上都带有偏离正统的异端性质,这就难免不被人指责为无神论。斯宾诺莎对《圣经》进行批判的第三个缘由是为了维护思想自由和理性权威。斯宾诺莎对作为宗教思想大本营的《圣经》的批判不可避免地会起到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同时其对《圣经》内容以及《圣经》解释方法所作的批判,也是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之上的。斯宾诺莎对《圣经》进行批判的第四个也许是最直接的一个缘由是满足当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对当时反动的政治及宗教势力进行反击。 第二部分集中考察斯宾诺莎对《圣经》内容的批判,包括对预言、奇迹、神律和仪式的法则等的批判。斯宾诺莎认为预言是确实存在的,但预言的知识作为想象的知识,其确实性需要证据来加以证明,因此预言只有概然的确实性。另外,斯宾诺莎将预言的目的界定为教人过正直的生活,又有将宗教伦理化的倾向。至于奇迹,斯宾诺莎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否定了它的存在。认为《圣经》中所谓的奇迹只是指自然的事故,不存在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人们相信奇迹的存在与他们当时的认识能力紧密相关,同时我们也不能从奇迹中窥知上帝的天意。与对待奇迹一样,斯宾诺莎同样也将神律看成是一个哲学课题,认为神律不是一种律法,而是一种必然的真理,人们相信和遵守神律的唯一目的是真知上帝和爱上帝。而仪式的法则却不是神律的一部分,因此其不具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斯宾诺莎对以往《圣经》解释方法的批判。斯宾诺莎首先批判了以往的解释方法,认为其错误的实质不是抬高理智就是贬低理智。在此基础上,斯宾诺莎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圣经》解释方法,即历史的解释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恰当地发挥理智的作用,其普遍法则是根据《圣经》的历史以研究《圣经》,在解释之前不预立任何原理,凡是在圣书中看不清的内容,就不认为是可信的。其方法与解释自然的方法是一样的,即以《圣经》中基本的原理为基础,研究那些较不普遍的教旨,采用历史的方法对那些不清楚的段落进行分析。斯宾诺莎认为这种方法尽管会碰到困难,但却是解释《圣经》的最好方法。 第四部分分析斯宾诺莎《圣经》批判理论的意义。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理论不仅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维护理性的权威,而且有助于消除当时缠绕在人们思想中的宗教迷信思想。另外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学的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其在开启历史解经法先河的基础上推动了普遍解释学的产生。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56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斯宾诺莎《圣经》批判的缘起
    (一) 揭露神学家们的偏见
    (二) 反驳人们无神论的指责
    (三) 维护思想自由和理性权威
    (四) 满足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
二、斯宾诺莎对《圣经》内容的批判
    (一) 预言是上帝默示于人的确实知识
    (二) 不存在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
    (三) 神律不是一种律法
    (四) 仪式的法则不是得救所必需的
三、斯宾诺莎对《圣经》解释方法的批判
    (一) 流行的《圣经》解释方法是错误的
    (二) 新的《圣经》解释方法
四、斯宾诺莎《圣经》批判理论的意义
    (一) 维护了理性的权威
    (二) 开启了历史解经法的先河
    (三) 启发了解释学的第一次转向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车雪;;以《圣经》文化为视角解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李平;;试析《圣经》与《老子》中的“是非”价值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朱宇丹;;《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5 宋庆福;;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刘四发;;马礼逊《圣经》汉译文语言评析[J];学理论;2011年17期

7 司徒平;;《圣经》人物典故及相关习语浅析[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8 王婷婷;张奇才;;罪恶的亚哈船长——从基督教道德观解读《白鲸》[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9 王允曦;;从《老人与海》看《圣经》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10 王爽;;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圣经》文化[J];才智;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2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俊武;自然、人与政治: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深;《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黄霞;《圣经》“诗歌书”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7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D];南开大学;2009年

8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9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兵;斯宾诺莎的圣经批判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姝;论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邵长春;斯宾诺莎自由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太明;斯宾诺莎幸福观及其内在矛盾论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韩文书;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华;斯宾诺莎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牛洪亮;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D];兰州大学;2011年

8 贾永敏;斯宾诺莎幸福观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聂小杰;论斯宾诺莎的启蒙思想及其实质[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杨涛;《圣经》“爱德”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8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