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观心与感通——哲学感通论发微

发布时间:2020-12-05 18:40
  感通是中国哲学中用以表示人、物、理、事等发生某种勾连活动及其呈现状态的观念。感通论贯穿于儒家哲学主线之中,儒家心性论的主流思路揭明了感通之于心性开显的意义,即感通是心性本体的自身开显机制。感通中,观"心"即"无心","见"(现)天地万物之因缘整体无碍;观一心即万心,人心皆有其本源情感显现之根源,不待而与他心相即,观这"人间世"的一切境界皆"在感通之中",见人我、物己无碍;从而,在存在观法上为个体奠立积极的生活姿态。生活相续而感通不已,观心切转的发生契机必就任一心念而言,并在实际的感通历程中具体实现出来。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第166-172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万物感通不感无心
二、本来无碍感而遂通
三、超越人心感通无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后”[J]. 杨虎.  江汉论坛. 2016(10)
[2]牟宗三哲学中的“寂感”思想之论析[J]. 肖雄.  周易研究. 2016(05)
[3]从无生性原在到有死性此在——重读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J]. 杨虎.  河北学刊. 2015(04)
[4]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J]. 刘乐恒.  周易研究. 2014(03)

硕士论文
[1]阳明心物说的存在论阐释[D]. 杨虎.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899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9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