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以主体间性为视角的交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0-12-07 19:26
  主体间性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代表范式,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挖掘、与他者的分立与对话确认主体间融通的路径及可能,颠覆性推进了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当今社会,主体间性范式除探索"自我间何以共通"外,正愈来愈跨越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边界,强调他者之于主体的构成性作用、对象与主体可能出现的身份互换等,成为"主体-客体"思维框架下诸多具体学科扩展新视野、形成新领域的重要思维工具。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02期 第6-9页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间性范式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缘起
二、主体间性与具体学科的交叉研究
    1.国内主体间性交叉研究
    2.国外主体间性交叉研究
三、主体间性范式交叉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马玉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4)
[2]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J]. 吴永生.  江汉论坛. 2018(02)
[3]公共传播背景下传播关系范式的转变——基于对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内涵的解析[J]. 华金香.  传媒. 2018(03)
[4]哲学文化和语言主体间性关系之探究——语言哲学主体间性视阈下的影视作品翻译[J]. 王卓,张威,潘玉姝.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11)
[5]生成的主体间性:一种参与式的意义建构进路[J]. 何静.  哲学动态. 2017(02)
[6]论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体构建的哲学基础——基于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视角[J]. 朱宁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01)
[7]企业社会责任的界说及其他——基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解读[J]. 尹亚军.  西部法学评论. 2013(03)
[8]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 张耀灿,刘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2)
[9]马克思的基本精神与哲学创新[J]. 陈金美.  江汉论坛. 2005(08)
[10]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290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0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