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新世界观”转向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0-12-25 13:27
世界观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国内外关于世界观具体内涵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也是发展的。因此对传统的世界观的含义也就提出更多的异议。关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吉林大学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镇,在世界观哲学方面的理论创建和思想贡献是巨大的,形成了对世界观的一种全新理解,并且对马克思“新世界观”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导言
第2章 概念界定:何为“新世界观”
2.1 传统哲学教科书为代表的“世界观”概念
2.2 吉林大学哲学系特色的“新世界观”解读
第3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世界观思想
3.1 异化劳动的具体内涵
3.2 以异化劳动界定人类社会和共产主义理想
3.3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世界观
第4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4.1 “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
4.2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具体内涵
4.3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第5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概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思想
5.1 对唯物史观的重新理解
5.2 历史——最贴切的人的存在方式
5.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新世界观
结语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J]. 孙正聿.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6)
[2]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7(09)
[3]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秘密”诞生——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张敏. 学术论坛. 2007(09)
[4]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7(03)
[5]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李晓霞. 理论界. 2005(10)
[6]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J]. 刘福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02)
[7]如何破解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J]. 吴宏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8]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刘福森. 理论探讨. 2001(06)
[9]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1(01)
[10]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J]. 刘福森,胡金凤. 学习与探索. 1998(01)
本文编号:293774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导言
第2章 概念界定:何为“新世界观”
2.1 传统哲学教科书为代表的“世界观”概念
2.2 吉林大学哲学系特色的“新世界观”解读
第3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世界观思想
3.1 异化劳动的具体内涵
3.2 以异化劳动界定人类社会和共产主义理想
3.3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世界观
第4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4.1 “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
4.2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具体内涵
4.3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第5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概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思想
5.1 对唯物史观的重新理解
5.2 历史——最贴切的人的存在方式
5.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新世界观
结语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J]. 孙正聿.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6)
[2]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7(09)
[3]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秘密”诞生——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张敏. 学术论坛. 2007(09)
[4]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7(03)
[5]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李晓霞. 理论界. 2005(10)
[6]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J]. 刘福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02)
[7]如何破解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J]. 吴宏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8]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刘福森. 理论探讨. 2001(06)
[9]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J]. 孙正聿. 哲学研究. 2001(01)
[10]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J]. 刘福森,胡金凤. 学习与探索. 1998(01)
本文编号:2937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3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