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之“静”及与儒释之“静”的关联

发布时间:2021-01-08 08:52
  “静”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功夫,被儒释道各家根据自己的理论需要潜移默化在其自身修养理论之中。例如庄子的“静”就被隐藏在诸如“心斋”、“坐忘”、“撄宁”的修养方法之中,而非将其作为一个概念重点强调。庄子是极力言静的,“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得道的修养方法,他讲“心斋”、“坐忘”,更讲“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庄子游走在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希望通过修养身心使心灵得到无限的自由。本文通过对“静”的梳理和分析着重阐明庄子有关“静”的思想。并将庄子的“静”延续到后世的“静”,即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中的“静”,而本文又不仅仅将“静”停留在古代哲学思想史中,要体现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进而体现“静”的深远影响。所以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部分:“静”之源。阐述“静”在庄子之前各种著作中的意思以及对老子哲学和庄子哲学中“静”的理解,强调“静”在心性修养方面的作用。第二部分:庄子之“静”。主要对庄子的“静”进行系统的分析,即从修习“静”的方法以及最后达到的状态进行系统的论述。第三部分:“静”、“净”、“敬”。即道教的“静”,佛教的“净”,以及儒学的“静”与“敬”。道教作为一种长生乐身的宗教,对身心的修炼是...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静”之源
    1.1 静
    1.2 老子之“静”
    1.3 庄子“静”的意义
2 庄子之“静”
    2.1 静之径
        2.1.1 以静观之
        2.1.2 以静修心
    2.2 静之境
        2.2.1 真我存在之境——吾丧我
        2.2.2 人生处世之境——逍遥
        2.2.3 “天人合一”之极境——物化
3 “静”、“净”、“敬”
    3.1 静与道教之静功
    3.2 静与佛家之净心
    3.3 静与儒家之静与敬
4 现实世界的现存之静
    4.1 自然与人
    4.2 社会与人
    4.3 人与自身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子“内圣外王”思想的三种形态[J]. 陈仁仁.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2)
[2]庄子“知”论析义[J]. 李耀南.  哲学研究. 2011(03)
[3]庄子“物道观”探微[J]. 张志宏.  社会科学. 2011(02)
[4]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J]. 罗安宪.  探索与争鸣. 2010(06)
[5]庄子的三重理想人生境界[J]. 杨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6]庄子之“游”的方式与境界[J]. 魏航.  现代哲学. 2009(03)
[7]“合喙鸣,喙鸣合”——《庄子》中的顺性修养论[J]. 李煌明.  中国哲学史. 2009(02)
[8]《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 陈鼓应.  哲学研究. 2009(03)
[9]《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 陈鼓应.  哲学研究. 2009(02)
[10]逍遥与庄子哲学[J]. 杨国荣.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顺物自然”——《庄子》哲学研究[D]. 马颢.复旦大学 2010
[2]庄子的理想世界[D]. 万勇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庄子哲学主要范畴研究[D]. 张燕艳.苏州大学 2010
[2]“万物一齐”思想背景下的平等观念[D]. 聂炜琪.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64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64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