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生存与人性的解放
发布时间:2021-01-23 05:52
当今时代,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背景,人类日益需要依靠复杂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在技术生产中,一切与技术效应无关的人文精神遭到歧视与排斥,单纯以技术的应用性、有效性、实用性为价值尺度,人面临着全面异化的生存危机与种种社会危机,反思技术则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概述人类的两种生存状态,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对人性的影响状况,并通过一些学者对技术所引发的物性张扬、人性压抑等问题的分析得出:技术社会过于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作用,导致技术的发展偏离人文维度。为实现技术社会人性的解放,就必须促使技术的人文复归,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分析与解决,而是要将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和规范来指导实践,如使科技发展坚持主体性原则、人道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以及提高科研人员及社会成员的伦理道德水平。然而,原则的指导、道德的提升是依赖于人的自觉性的,其内化于心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为避免科技的负面效应,还需要法律、行政等硬性的制度层面来规范人们对科技的应用行为。文章对技术进行人文反思,给予技术以深刻...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技术对人性影响的历史性再现与问题的凸显
1.1 人的生存
1.2 古希腊时期的“技术”与人性的内在统一
1.3 技术理性的强势与人性问题的凸显
第二章 技术对人性消解的人文分析
2.1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2.1.1 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分析
2.1.2 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2.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人文反思
2.2.1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思想
第三章 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人文关怀
3.1 科技与人文的深刻关联
3.2 架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体和谐
3.2.1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3.2.2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关键
第四章 技术发展的人学取向与伦理原则
4.1 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则
4.1.1 人道原则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3 主体性原则
4.1.4 生态原则
4.2 呼唤社会对伦理道德的参与
4.2.1 重塑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4.2.2 全员责任与全程责任的建设
第五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
5.1 技术的法律控制
5.2 技术的行政控制
5.3 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科技政策的协调与集成[J]. 张九庆. 科技导报. 2003(08)
[2]池田大作科技伦理思想的蕴涵[J]. 冉毅. 道德与文明. 2002(05)
[3]希望的革命──弗洛姆论技术的人道化[J]. 高亮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02)
[4]科技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与立法[J]. 乔玉君. 科技与法律. 1995(04)
本文编号:2994678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技术对人性影响的历史性再现与问题的凸显
1.1 人的生存
1.2 古希腊时期的“技术”与人性的内在统一
1.3 技术理性的强势与人性问题的凸显
第二章 技术对人性消解的人文分析
2.1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2.1.1 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分析
2.1.2 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2.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人文反思
2.2.1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思想
第三章 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人文关怀
3.1 科技与人文的深刻关联
3.2 架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体和谐
3.2.1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3.2.2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关键
第四章 技术发展的人学取向与伦理原则
4.1 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则
4.1.1 人道原则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3 主体性原则
4.1.4 生态原则
4.2 呼唤社会对伦理道德的参与
4.2.1 重塑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4.2.2 全员责任与全程责任的建设
第五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
5.1 技术的法律控制
5.2 技术的行政控制
5.3 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科技政策的协调与集成[J]. 张九庆. 科技导报. 2003(08)
[2]池田大作科技伦理思想的蕴涵[J]. 冉毅. 道德与文明. 2002(05)
[3]希望的革命──弗洛姆论技术的人道化[J]. 高亮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02)
[4]科技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与立法[J]. 乔玉君. 科技与法律. 1995(04)
本文编号:2994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9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