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语言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28 12:4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老子不仅是哲学家,而且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众多研究“老子”的作品中还没有完全从语言风格学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地探析《老子》的语言风格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统计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直观判断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老子》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手段,形成独特语言风格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对《老子》语言风格的分析我们主要从语体属性和语言表现风格的角度进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老子》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一方面,《老子》的语体比较独特,我们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之后认为它是一篇诗化的哲理性散文,属于文艺性语体;另一方面,在语言的表现风格上,《老子》的主调是言简义丰、朴素自然。独特的语体属性,言简义丰、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风格是通过书中韵的多密、词的精当、句式的多样、辞格的丰赡、灵活的表达方式等风格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手段来实现的。此外,我们针对《老子》形成其独特语言风格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子本人的哲学观、语言观以及中原文化、楚文化等都对《老子》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对全文...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老子其人其书
1.1.1 老子其人
1.1.2 《老子》其书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语料
第2章 《老子》的语言风格
2.1 《老子》的语体属性
2.2 《老子》的语言表现风格
第3章 《老子》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手段
3.1 用韵多而密
3.1.1 同字为韵
3.1.2 韵在句尾
3.1.3 韵在句中和句首
3.1.4 虚词入韵
3.1.5 交韵和抱韵
3.2 用词精而当
3.2.1 哲学词语的选用
3.2.2 动词的使用
3.2.3 反义关系词的对举
3.2.4 正反同词
3.3 句式多样化
3.3.1 整句和散句
3.3.2 长句和短句
3.3.3 肯定句和否定句
3.4 辞格的丰赡
3.4.1 矛盾修辞的使用
3.4.2 比喻手法的多样
3.4.3 大量运用排比对偶
3.4.4 其它辞格的运用
3.4.5 辞格的综合运用
3.5 灵活的表达方式
第4章 《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4.1 老子哲学观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4.2 老子语言观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4.3 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子》的比喻艺术浅论[J]. 王珂. 语文学刊. 2006(08)
[2]《老子》中的修辞格[J]. 杨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3]论汉语矛盾修辞法[J]. 王叔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J]. 聂永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5]浅谈《老子》单音动词[J]. 钟海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6]《老子》韵读研究[J]. 孙雍长.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1949年以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J]. 黎运汉. 语言文字应用. 2002(01)
[8]《老子》辞格论[J]. 林一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论《老子》的矛盾表达[J]. 王叔新. 台州师专学报. 2001(04)
[10]老子与孔子语言观之比较[J]. 刘永凯. 孔子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005021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老子其人其书
1.1.1 老子其人
1.1.2 《老子》其书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语料
第2章 《老子》的语言风格
2.1 《老子》的语体属性
2.2 《老子》的语言表现风格
第3章 《老子》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手段
3.1 用韵多而密
3.1.1 同字为韵
3.1.2 韵在句尾
3.1.3 韵在句中和句首
3.1.4 虚词入韵
3.1.5 交韵和抱韵
3.2 用词精而当
3.2.1 哲学词语的选用
3.2.2 动词的使用
3.2.3 反义关系词的对举
3.2.4 正反同词
3.3 句式多样化
3.3.1 整句和散句
3.3.2 长句和短句
3.3.3 肯定句和否定句
3.4 辞格的丰赡
3.4.1 矛盾修辞的使用
3.4.2 比喻手法的多样
3.4.3 大量运用排比对偶
3.4.4 其它辞格的运用
3.4.5 辞格的综合运用
3.5 灵活的表达方式
第4章 《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4.1 老子哲学观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4.2 老子语言观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4.3 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对《老子》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子》的比喻艺术浅论[J]. 王珂. 语文学刊. 2006(08)
[2]《老子》中的修辞格[J]. 杨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3]论汉语矛盾修辞法[J]. 王叔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J]. 聂永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5]浅谈《老子》单音动词[J]. 钟海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6]《老子》韵读研究[J]. 孙雍长.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1949年以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J]. 黎运汉. 语言文字应用. 2002(01)
[8]《老子》辞格论[J]. 林一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论《老子》的矛盾表达[J]. 王叔新. 台州师专学报. 2001(04)
[10]老子与孔子语言观之比较[J]. 刘永凯. 孔子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00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0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