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孟子义利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09:08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经久不息的辩题,自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对义利问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孟子处在春秋战国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作为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重义轻利,但不是完全舍利,认为在重视“义”的同时,适当的求利是可以被认可的。同时受西周时期周公的道德决定论思想的影响并不断地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发挥和改良,形成了他独有的义利观。孟子的义利观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他反对性无善无恶论,认为人性天生就是善的且有“四心”,而“四心”也正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孟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重仁义,提倡在必要的时候要舍生取义,生与义也不是处于矛盾冲突的对立面,两者可以兼得,当二者无法兼得时,要舍生取义,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把牺牲求义当做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与民族利益的高尚的爱国品德,认为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在道德层面也要注重修身养性,即“求放心”和养“浩然之气”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形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同时,孟子的义利观强调重义而不舍利,以“仁”为核心,并将仁义并举,进一步发扬了仁学的精神,而孟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就...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境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孟子义利观的内涵及社会背景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义”的内涵
        2.1.2 “利”的内涵
        2.1.3 孟子义利观的内涵
    2.2 孟子义利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孟子义利观形成的政治背景
        2.2.2 孟子义利观形成的经济背景
        2.2.3 孟子义利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2.3 孟子义利观的思想渊源
        2.3.1 西周时期的义利思想
        2.3.2 孔子的义利观
3 孟子义利观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3.1 性善论—孟子义利观的人性论基础
        3.1.1 性善论与性无善恶论的对立
        3.1.2 孟子的“四端”说
    3.2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3.2.1 亦有仁义而已矣
        3.2.2 舍生而取义也
    3.3 重义轻利义利观的养成
        3.3.1 “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方法
        3.3.2 养“浩然之气”的道德修养方法
    3.4 孟子义利观的特征
        3.4.1 重义而不舍利
        3.4.2 以“仁”为核心
4 孟子义利观评析
    4.1 孟子义利观的地位
        4.1.1 孟子义利观在孟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4.1.2 孟子义利观在儒家义利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4.2 孟子之后的儒家代表对其义利观的发展
        4.2.1 荀子对孟子义利观的发展
        4.2.2 董仲舒对孟子义利观的发展
        4.2.3 朱熹对孟子义利观的发展
    4.3 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4.3.1 先天的人性论基础
        4.3.2 统治阶级的阶级立场
    4.4 孟子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4.4.1 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4.2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4.4.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建设分期与纠纷解决机制构建[J]. 袁达松,张志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义利之辨”与孟子的社会分工观念[J]. 韩德民.  原道. 2014(01)
[3]孟子义利学说辨正[J]. 崔宜明.  道德与文明. 2014(01)
[4]孔子“正名”新考[J]. 曹峰.  文史哲. 2009(02)
[5]论孟子和荀子人性思想的融通[J]. 叶金宝.  河北学刊. 2008(05)
[6]孟子“存心养性”的修养论[J]. 任颖卮.  管子学刊. 2008(03)
[7]论孟子“性善论”的先验性与经验性[J]. 李巧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浅析孟子性善论的形上根据[J]. 崔海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9]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J]. 赵法生.  孔子研究. 2007(06)
[10]“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J]. 梁涛.  哲学研究. 2007(07)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金钱观念的经济伦理审视[D]. 罗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2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022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