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解老》《喻老》篇阐微
发布时间:2021-03-26 21:19
《老子》是先秦道家经典,《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把这两家联系起来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两篇。《解老》、《喻老》为我们探寻战国末期思想发展的脉络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研究先秦老学的重要资料。因此,本文从《解老》、《喻老》篇入手,深入分析了韩非子思想的理论特质和战国末期的学术动态。第一部分综述《解老》、《喻老》的研究文献,总论《解老》、《喻老》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解老》、《喻老》的结构体例,认为《解老》以阐发义理为主《喻老》以陈述史实为主,其中的《老子》引文以“故曰”来标识。这种形式的运用在《韩非子》中并不鲜见,但内容上较为特殊:《解老》、《喻老》中的“故曰”后接《老子》原文。可见《老子》在韩非子的学术思想中的要性。第三部分把《解老》、《喻老》涉及训诂的部分剥离出来,并以其他典籍相佐证,说明韩非对《老子》的理解与先秦的训诂体系是一致的。第四部分着重考察了《解老》、《喻老》的学术特质,分别从道、德、仁义、礼、辩证、治国六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道儒相谐、道法相谐是《解老》、《喻老》的学术特质。第五部分将出土文献资料和《解老》、《喻老》进行比较研究,从文本形态和思想倾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2、《解老》《喻老》结构体例
3、《解老》《喻老》训诂研究
4、《解老》《喻老》的学术特质:道儒相谐、道法相融
4.1 论“道”
4.2 论“德”
4.3 论“仁义”
4.4 论“礼”
4.5 论辩证
4.6 论治国
5、《解老》《喻老》与竹简本《老子》比较研究
5.1 文本形态
5.2 思想倾向
6、从《解老》《喻老》看战国老学概况
6.1 道法转关
6.2 走向“黄老”
7、余论:老学传统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老子思想中所内涵的“绝对性”因素[J]. 乔健. 文史哲. 2010(04)
[2]论韩非《解老》《喻老》道论之特点[J].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 2010(06)
[3]韩非《解老》《喻老》的诠释学维度[J]. 林俊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4]无为与无不为——韩非《解老》、《喻老》对《老子》的法家解释[J]. 余泽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解老》《喻老》篇中的“道世”关系[J]. 李慧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6)
[6]韩非子《解老》《喻老》的解释进路[J]. 胡东宽.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01)
[7]关于《解老》、《喻老》两篇作者的探讨[J]. 朱钟颐,刘景荣.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8]荆门郭店一号楚墓[J]. 王传富,汤学锋. 文物. 1997(07)
[9]从《解老》、《喻老》看韩非对老子的吸纳和改造[J]. 王长华.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博士论文
[1]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D]. 李笑岩.山东大学 2009
[2]《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D]. 刘晗.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郭店楚简《老子》研究[D]. 聂中庆.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韩非子《解老》《喻老》研究[D]. 张滨.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2262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2、《解老》《喻老》结构体例
3、《解老》《喻老》训诂研究
4、《解老》《喻老》的学术特质:道儒相谐、道法相融
4.1 论“道”
4.2 论“德”
4.3 论“仁义”
4.4 论“礼”
4.5 论辩证
4.6 论治国
5、《解老》《喻老》与竹简本《老子》比较研究
5.1 文本形态
5.2 思想倾向
6、从《解老》《喻老》看战国老学概况
6.1 道法转关
6.2 走向“黄老”
7、余论:老学传统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老子思想中所内涵的“绝对性”因素[J]. 乔健. 文史哲. 2010(04)
[2]论韩非《解老》《喻老》道论之特点[J]. 罗仲祥. 毕节学院学报. 2010(06)
[3]韩非《解老》《喻老》的诠释学维度[J]. 林俊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4]无为与无不为——韩非《解老》、《喻老》对《老子》的法家解释[J]. 余泽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解老》《喻老》篇中的“道世”关系[J]. 李慧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6)
[6]韩非子《解老》《喻老》的解释进路[J]. 胡东宽.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01)
[7]关于《解老》、《喻老》两篇作者的探讨[J]. 朱钟颐,刘景荣.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8]荆门郭店一号楚墓[J]. 王传富,汤学锋. 文物. 1997(07)
[9]从《解老》、《喻老》看韩非对老子的吸纳和改造[J]. 王长华.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博士论文
[1]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D]. 李笑岩.山东大学 2009
[2]《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D]. 刘晗.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郭店楚简《老子》研究[D]. 聂中庆.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韩非子《解老》《喻老》研究[D]. 张滨.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2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0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