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实践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9: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观点。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的实践观,才能从整体上全面、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彻底批判了以往的旧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论文通过对哲学史上主要实践观的梳理,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出发,,系统地剖析和考察了马克思的实践观。 首先,主要考察了马克思以前各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对实践观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要么把实践只是阐释为具有能动性的意识活动,要么仅仅看成是目的在自身之外的物质性活动,却不能从其内在关系上,把实践的能动性和物质性结合起来。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实践观不够广泛、全面和深刻。马克思看到了物质生产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他把生产实践看成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反映了人的能动的创造性本质,还是有感性的物质性活动。因此,他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其次,论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它包括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他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只有扬弃异化劳动,否定私有财产,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解放全人类,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发展。接着论述了实践是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但是人们能够主动改造世界以满足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检验、发展真理,而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存在,理论、社会等一切人类生存要素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存在。 再次,着重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总结、梳理、研究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正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践 异化劳动 复归 共产主义 群众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11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6-7
  • 1.1.1 理论意义6-7
  • 1.1.2 现实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7-9
  • 1.2.1 国内研究现状7-8
  • 1.2.2 国外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方法和逻辑思路9-10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10-11
  • 第二章 实践概念的历史溯源11-21
  • 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论11-14
  • 2.2 康德的实践理论14-16
  • 2.3 黑格尔的实践理论16-18
  • 2.4 费尔巴哈的实践理论18-21
  •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容21-30
  • 3.1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21-27
  • 3.1.1 关于以异化劳动为中心的批判21-23
  • 3.1.2 关于以人的本质为中心的阐述23-24
  • 3.1.3 关于以探寻扬弃异化之途径为中心的批判24-27
  • 3.2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内涵27-30
  • 3.2.1 实践是人们独特的生存方式27-28
  • 3.2.2 关于真理的尺度28
  • 3.2.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8-30
  •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0-36
  • 4.1 理论意义30-31
  • 4.2 现实意义31-36
  • 4.2.1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2-33
  • 4.2.2 开展路线教育的背景33-34
  • 4.2.3 依靠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4-35
  • 4.2.4 开展路线教育的作用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附录40-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1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