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船山气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9 03:23
  晚明板荡之际的王夫之(1619—1692),其个人思想的形成,乃系由大明一代二百七十余年的思想资源渐次积累所致。作为其思想板块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气学思想,亦尤其如是。处于这种思想史脉络中的船山,无疑将不得不面对他所身居其间的思想世界,并思考、回应此世界中相关的学术课题与思想议题。由一个广大的视野回看过去,在终明一世的思想文化氛围中,涌动着一股异常强劲的气学取向的时代风潮。众所周知,早在北宋张载的气学体系那里,“太虚”就已然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占有核心地位的思想范畴。颇令人诧异的是,从明初期开始,这一范畴却再度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为他们的相关言说提供了一个思想平台与文化语境。以太虚为切入口去考察明代学人对此观念的诠释,便会发现:明代儒学于其演进历程中确系在整体上逐渐呈显出一种气学的风格品质。自明初以降所形成的这种气学取向的思想文化现象还深深地浸润着晚明士大夫的心态,并一度影响了他们借以表达此番心境的言说思路与论述取径。明末清初,易代变革的严重震荡与家国覆亡的创巨痛深,不消说在士夫们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由此而激励着他们对美好理念的执著与向往。在披露自我心迹的历程中,士人群体选取、资凭了...

【文章页数】:3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明代儒学取向与晚明士人心态
    2.1 明代儒学演进中的气学传统
        2.1.1 “太虚”是“理”与“太虚”因“迹”而设
        2.1.2 “人心与太虚同体”:以“气”言“心”的心性论
        2.1.3 “太虚一实”的本体论与“全归太虚”的伦理观
    2.2 理念与心态:由“太和”探访晚明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2.2.1 想象宇宙状态
        2.2.2 设定圣人形象
        2.2.3 维系风俗教化
        2.2.4 协调人伦关系
        2.2.5 实践修身工夫
第3章 气化生生的宇宙大生命
    3.1 生气:生生之气
        3.1.1 “天地之气恒生”
        3.1.2 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
        3.1.3 气化而生人
    3.2 气视角下理气议题的观照
        3.2.1 气中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
        3.2.2 以理御气:“天地之间有此非理之气乎哉!”
        3.2.3 理气浑然:相涵·同体·通感·流行
    3.3 阴阳之气与五行之气
        3.3.1 阴阳之气
        3.3.2 阴阳二气与五行之气
第4章 宿命:时间,历史与气数
    4.1 气与“时”:“时应乎气”
        4.1.1 四季
        4.1.2 四时
        4.1.3 “气以时至”
        4.1.4 时气错乱
        4.1.5 工夫的持续性
    4.2 读史的另一种视角
        4.2.1 整体概观
        4.2.2 论汉唐
        4.2.3 论宋
    4.3 气数,气运与气机
第5章 借由“气”所呈显的政治批判、风气认知与士人反省
    5.1 借气论政
        5.1.1 “丧国家之气”
        5.1.2 浊气致乱
        5.1.3 使气之害——“使气而矜名者之害烈也!”
        5.1.4 “养士人之正气”
    5.2 风气浇薄
        5.2.1 风气溺人
        5.2.2 习气溺人
        5.2.3 转气成俗
    5.3 气以折士:气馁与士折
        5.3.1 气之衰
        5.3.2 摧抑人才
    5.4 说“民气”
第6章 互动视野下气与志心性情的关系
    6.1 志气互助
        6.1.1 “志为主,气为辅”
        6.1.2 “御其气以治其志”
        6.1.3 “气志相资而益劝”
        6.1.4 “志气”
    6.2 心气不离
        6.2.1 心不与气离
        6.2.2 心为气帅与心怍气沮
        6.2.3 气能浮心与敛气养心
    6.3 气外无性
        6.3.1 气外无性
        6.3.2 任气戕性
        6.3.3 尽性主气
    6.4 气浮情荡
        6.4.1 气感情生
        6.4.2 气胜情浮
        6.4.3 气协情顺
第7章 养气与守气:气的工夫向度
    7.1 养气
        7.1.1 “气有必养”
        7.1.2 养气之功在集义
        7.1.3 养浩然刚直之气
        7.1.4 养和平之气
    7.2 守气
第8章 观气读人
    8.1 见气知人
        8.1.1 见于气象,知于至德
        8.1.2 发气满容
        8.1.3 神夺气惫:气矜,气骄,意气,怒气
    8.2 由气所读出的人物面目
        8.2.1 气节之士
        8.2.2 气矜非君子之道
    8.3 儒门中人的另一番丰采
        8.3.1 孔子与其门弟子
        8.3.2 孟子及其弟子与其他相关人物
        8.3.3 圣人及其代表人物
    8.4 君子与小人
        8.4.1 君子:大雅中正之气
        8.4.2 小人:禽兽一往之气
        8.4.3 气象:君子、小人望而知之
结论
    一、气:看取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一个视角
    二、气:进入晚明士大夫群体心灵世界的路径
    三、气:探寻王船山气学世界的关口
    四、气:绽放中国思想文化的媒介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专著
    (三)期刊论文
    (四)学位论文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本文编号:4004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04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