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8:3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和发展中,体现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互为一体,即政治是具有伦理色彩的政治,伦理是以政治原则为中心的伦理。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阐发政治思想往往与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他们以政治思想为理想追求,以伦理思想为行为准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即以政治理想变革社会,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归结到治国平天下。政治伦理是有政治倾向伦理和有伦理倾向政治的有机结合,它主要是研究政治的价值理念和目的、政治制度合理性、政治运行机制和理想政治家伦理等内容。这些特点也体现在墨子思想中。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是以墨子政治思想为内容的伦理,也是以墨子伦理思想为内容的政治。政治伦理在中国古代已经极为发达。先秦诸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流派或中华文化萌芽和奠基的源头。作为诸子学说之一的墨学,曾与儒学并称为“显学”,其创始人墨子在当时就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主张,尤其是在为政治国上的政治伦理主张,墨子也表现出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实践精神。探求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的参考价值。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本文研究目的
1.3.2 本文研究内容
2 墨子及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1 墨子、《墨子》、墨学、墨家学派
2.2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2.1 天道观——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2.2.1.1 “天志”、“明鬼”——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本体论
2.2.1.2 “非命”、“尚力”——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2.2.2 名实论、三表法、逻辑学——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2.2.2.1 “取(举)名予实”、“实先名后”——名实论
2.2.2.2 “有本、有原、有用之者”——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标准的“三表法”.
2.2.2.3 “名、辞、说”,“理、故、类”——逻辑学
3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3.1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理念
3.1.1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价值理念的核心——“兼爱”
3.1.2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价值理念的实现途径——“兴利”、“非攻”
3.1.2.1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兴利观
3.1.2.2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多”—非攻观.
3.2 墨子理想的政治制度伦理
3.2.1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核心——“尚同”、“尚贤
3.2.1.1 “一同天下之义”——尚同观
3.2.1.2 “以尚贤事能为政”——尚贤观
3.2.2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的运行机制——“节用”、“节葬”、“非乐”
3.2.2.1 “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观
3.2.2.2 “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节葬”观
3.2.2.3 “为乐非也”——“非乐”观
3.2.3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的保障——“法仪”
3.3 理想的政治家伦理——修身、亲士、实践
3.3.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
3.3.2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亲士
3.3.3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实践
4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 墨子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1 “兼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启示
4.1.2 “兴利”、“非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 墨子理想的政治制度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1 “尚同”、“尚贤”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1.1 “尚同”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2.1.2 “尚贤”思想,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2 “节用”、“节葬”、“非乐”思想,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4.2.3 “法仪”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
4.3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3.1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党的建设的启示
4.3.2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启示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子教育思想探微[J]. 王东京.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J]. 胡锦涛. 领导决策信息. 2006(Z1)
[3]试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刘佳,靳贵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4]墨子人学的现代意义[J]. 许士密. 船山学刊. 2005(04)
[5]墨学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孙中原,杨武金. 哲学动态. 2005(11)
[6]论墨家思想对黄老学的影响——以马王堆帛书《黄老帛书》为例[J]. 薛柏成.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5)
[7]先秦儒、道、墨家命运论之探究[J]. 赵明,费菊瑛. 理论学刊. 2005(04)
[8]论墨子的伦理思想[J]. 张深远. 理论界. 2005(03)
[9]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沈跃春. 哲学研究. 2005(03)
[10]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伦理特征与本质分析[J]. 戴木才. 伦理学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3191451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本文研究目的
1.3.2 本文研究内容
2 墨子及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1 墨子、《墨子》、墨学、墨家学派
2.2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2.1 天道观——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2.2.1.1 “天志”、“明鬼”——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本体论
2.2.1.2 “非命”、“尚力”——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2.2.2 名实论、三表法、逻辑学——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2.2.2.1 “取(举)名予实”、“实先名后”——名实论
2.2.2.2 “有本、有原、有用之者”——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标准的“三表法”.
2.2.2.3 “名、辞、说”,“理、故、类”——逻辑学
3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3.1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理念
3.1.1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价值理念的核心——“兼爱”
3.1.2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价值理念的实现途径——“兴利”、“非攻”
3.1.2.1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兴利观
3.1.2.2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多”—非攻观.
3.2 墨子理想的政治制度伦理
3.2.1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核心——“尚同”、“尚贤
3.2.1.1 “一同天下之义”——尚同观
3.2.1.2 “以尚贤事能为政”——尚贤观
3.2.2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的运行机制——“节用”、“节葬”、“非乐”
3.2.2.1 “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观
3.2.2.2 “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节葬”观
3.2.2.3 “为乐非也”——“非乐”观
3.2.3 墨子政治制度伦理的保障——“法仪”
3.3 理想的政治家伦理——修身、亲士、实践
3.3.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
3.3.2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亲士
3.3.3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实践
4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 墨子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1 “兼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启示
4.1.2 “兴利”、“非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 墨子理想的政治制度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1 “尚同”、“尚贤”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2.1.1 “尚同”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2.1.2 “尚贤”思想,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2 “节用”、“节葬”、“非乐”思想,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4.2.3 “法仪”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
4.3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3.1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党的建设的启示
4.3.2 墨子理想政治家伦理,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启示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子教育思想探微[J]. 王东京.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J]. 胡锦涛. 领导决策信息. 2006(Z1)
[3]试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刘佳,靳贵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4]墨子人学的现代意义[J]. 许士密. 船山学刊. 2005(04)
[5]墨学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孙中原,杨武金. 哲学动态. 2005(11)
[6]论墨家思想对黄老学的影响——以马王堆帛书《黄老帛书》为例[J]. 薛柏成.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5)
[7]先秦儒、道、墨家命运论之探究[J]. 赵明,费菊瑛. 理论学刊. 2005(04)
[8]论墨子的伦理思想[J]. 张深远. 理论界. 2005(03)
[9]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沈跃春. 哲学研究. 2005(03)
[10]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伦理特征与本质分析[J]. 戴木才. 伦理学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3191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191451.html